![]() |
![]() |
|
|
管理 + 计划 + 品质 = 优质产品
7 上页:控制成本 (一)目的和定义 工厂制定维修保养计划的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设备和装置都处于高效率。设备的操作必须有效地生产产品,满足销售和客户的需要。故障和生产线的停机降低了生产线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预防性维修保养可将设备的停机和故障发生减至最小,并在设备启动之前就将隐患解决,同时也使设备修理的总成本变得恰当或减少,并减少了由于设备运行问题而造成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损耗。 预防性维修保养被定义为通过一个批准了的程序来进行设备的计划检修,这一程序包含了周期性的预定检查、清洁、调节、修理和备用零件的替换。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设备运转状况的反馈系统。 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成本应与设备的停机成本进行对比。一个完美维修保养程序可以100%保证在零件损坏前进行更换而杜绝了设备故障的隐患,但需投入昂贵的维修资金。而一个无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工厂将由于设备停机而付出极高的成本。最佳的方案是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一结合点,在此点维修的劳动力和零件成本是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而潜在的停机风险最小。 (二)系统建立的关键因素 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建立和实施所需的五个关键因素有:1. 人、2. 记录、3. 系统程序、4. 备用零件库存量、5. 信息交流和反馈。下面将分别对五个因素展开讨论: 1.人 最关键的因素是有责任心和主动性的人,在实施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时,对维修人员(包括一个维修经理、技工和电工)应指定具体的职责,但维修人员必须依靠生产线操作人员的合作。操作人员是处在发生实际故障之前检测出问题的最佳位置的人员,取得操作人员的合作支持对程序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生产主管接受了关于设备检修的必要训练,故能在操作人员和维修部门之间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记录 在追踪过去的维修活动方面,历史的记录提供了有用的数据资料。这些记录包括生产记录、维修记录、备用零件定货和备用零件使用记录。有了这些文件,重建关于设备故障的频率和型号的记录和统计将变的较为容易。 记录可以帮助制定出所有部件的标准寿命期望值。例如,设备制造商建议,在设备运行2000个小时后更换传动链。但如果工厂记录显示该部件的标准寿命仅为1500个小时,则将对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调整,以便适合工厂的实际情况。 利用历史记录和制造商的建议能制定针对每家工厂的专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时间表。 3.系统程序 可采用一个系统来保证维修保养任务不会被遗忘,任务已被分配给专门的人选,以及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每项任务必须被完成。这一系统包括: ·一个关于所有设备和构成设备的零部件目录。 ·针对每一零部件来制定维修保养程序,该程序是根据设备制造商建议和工厂经验而决定的。 ·设定实施每项任务的频率的有详细说明的时间表包括: ·指派一个维修主管来负责维修任务的日常安排和监督,以便确保任务的完成。 ·建立记录保存和追踪程序。 4.备用零部件库存量 尽量维持一个零部件的库存量,由于存在一定的成本,但维持一个库存量的成本必须与当需要产生时,由无零部件而引出的成本进行比较。详细的零部件定货和使用记录将有助于维持零部件库存量处在最经济的正确水平上。需要的库存量的类型和水平依赖于设备供应商的推荐和维修人员的经验,设备的使用时间和状况,当地的环境条件,采购周期和当地货源的可获得性。 备用零部件计划中的关键文件是备用零部件目录。下列信息需要被记录下来:设备名称、地点(工厂、部门、生产线)、制造商的名称、系列号、零部件名称、每台机器的零部件数量;库存量水平,最大/最小的购买定货数量、储存地点和编号、采购周期 5.信息交流和反馈 通常,信息必须通过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生产班次进行交流。实行书面交流的形式,以克服可能存在的交流障碍,提供一个反馈机制来保证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状态和效率,并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记录,供制定今后的维修计划时使用。 一个有效的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需要一个反馈系统来改善: ·记录程序的效率 ·按需要更新检查频率 ·按需要增加检查次数 ·控制由系统检查产生的工作 ·评价备用零部件的管理 ·评估维修保养程序的成本 6.预防性维修保养程序的应用工具 一个成功的维修保养程序建立起来后,还需要进行管理。为了帮助进行这一管理,以及作为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工具而起作用,可使用下述几个基本的报告。 (1).设备停机报告 停机报告通常是由生产线管理人员或机器操作人员来完成,是同正常的生产报告一道完成。这一报告帮助记录程序的效率,提供改进的机会。在一个区域出现连续的停机将导致一个深入的研究。然后,一个永久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被实施。 (2).基本设备记录档案 基本设备记录将用作基本数据,供建立备用零部件库存量和制订维修保养程序以及维修频率时使用。基本设备记录也可用于有关工厂内的所有设备的主要参考资料,它通常是从制造商的数据表、合同和目录的基础上产生。 (3).预防性维修检查表 针对每台设备制订了一个特定的检查程序,并标明必须完成的所有检查任务:每日的检查要求,每周的检查要求等等。检查目录可用于提醒被指派在这一程序中负责每项任务并采取适当监督措施的技工或操作人员。它也可用作一个已完成了的检查工作的记录,以便于计划管理人员能随时相应地更新记录。检查目录也可被制订来支持与如象启动或关机一类的特定程序相关的任务。 (4).维修申请单 维修申请单是由任何一个查觉或注意到需解决问题的人来完成,例如,设备操作人员,生产线管理人员或品控员。 在对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申请单应由一个管理人员批准,并呈送给维修协调人。随后,一个正式的详细的维修派工单将产生。在较小规模操作的流水线系统中,维修申请单也可作为一个正式的命令派工单被分配给一名技工去完成。 (5).维修派工单 维修派工单是由维修部门签发的详细文件,它充分地叙述了将要进行的维修保养工作。派工单应包括下列信息:检查的设备、要完成的工作、优先次序、完成工作的日期、工作分配、需要的材料/使用的材料、预计检查工作的成本、完成检查工作后的实际总成本 (6).派工单的管理 派工单的管理是计划协调人用来追踪所有签发工单的主要工具。它也有助于优化工作和监控劳动力的使用。从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正在运行着的所有维修保养活动的记录表。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页 下页:仓库和运输管理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