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应用新技术和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城镇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安置了2至3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的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0%和45%。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面临国家体制、经济政策与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时,仍然存在着种种难解的问题: 1、中小企业的自身劣势: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资信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 2、受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制约: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劣势,决定了多数无法独立地生存,而必须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或附属企业;中小企业自身在搞“小而全”,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愿意做配角;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企业普遍缺乏信用,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妨碍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3、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集体、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集体企业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私营企业的家族制度,限制了其向规模较大企业发展。 4、外部政策环境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资本市场的发展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私人产权得不到法律保障,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长期发展环境差,往往因担心政策变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5、中小企业资本金的融资渠道比大企业窄:因其经济规模达不到股市要求,中小企业不能上市,我国目前又没有便于中小企业上市的创业板市场。同时,也是因为其规模小,不具有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也难以承受信用评级、推销、债权管理、印制成本等带来的发债成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企业运营资金融资也很难。而信贷方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正在成长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信誉,也有中小企业不遵守市场规则而影响信誉度,银行不敢轻易贷款。还有的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品,难以获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此外,还有成本问题,一个大企业和一个中小企业同时向银行贷款,银行要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而向后者所带来的收入却没有前者多,因此有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 第 1 2 3 4 5 6 页 下页:日本的中小企业发展方略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