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厦新前路何在 7 上页:无奈的决策1 而且,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产能、产品系列的丰实度,还是渠道能力方面,厦新均不及TCL和波导等厂商。即使是去年的异军突起,厦新的销售额也不过20多亿,相比波导的90多亿和TCL的60多亿显然相形见绌。并且,2002年的成功基本上依赖于A8、A6两个单品的突出表现,战术上带有很大的偷袭性和偶然性。厦新目前的状况和以前颇为相似:缺乏关键部件的生产研发能力、后续产品研发乏力、销售促进靠广告开路。如果说去年出奇兵,厦新完成了战术突围,那么真正实现战略突围还需时日。 其实,李晓忠何尝不知道手机行业竞争的激烈。“手机这个行业至少15年内都会有人过着好日子,也会有人过着很穷的日子,这是很正常的市场竞争的结果。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去经营,怎样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但在需要企业集中投入,提高竞争力的时候,却把很大一部分资源抽走,投入到别的领域。原因何在呢? 信心不足也许是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出于平衡各事业部利益的考虑。 “成功运作一个企业,我觉得要记住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尽可能做几个领域,这样会稳定一些;第二句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内,都有它的生存者,你在这个领域内要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如果是简单地放弃,逃走的话,损失会很大的。就像厦新做影碟机,如果今天就做一个决策:我们影碟机不干了,这种决策就是很错误的。” 也许,市场竞争的无情、自身实力的局限和VCD失败的阴影使厦新深恐在手机业务上又重蹈覆辙。而内部矛盾也使厦新不得不考虑其他事业部的利益。虽然李晓忠领导下转型后的厦新整合成手机、视频、光电、通讯、音频五大事业部,但当初为了发展手机业务,其他事业部的规模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限制,用李的话说就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那么现在,手机业务有了相当大的起色,手机事业部的相关人等也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了,于情于理也该照顾一下其他事业部,特别是为厦新做出过贡献的视频事业部。但企业的经营和战略方向的选择显然不能依人际间的情理来决定。而困扰厦新多年不去的体制问题在关键时候显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威胁一旦远离,内部矛盾就凸现,传统势力就抬头,这也算是国内企业的一大特色。 很多时候,李晓忠自己也许会感到很多无奈。 原文发表于《智囊.财经报道》2003年2月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