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走近企业的“封疆大吏” 7 上页:第 2 页 主持:作为统帅一方疆土的将领,承担着开拓一方市场的重任,有没有存在着业绩目标与市场可持续发展、企业全局利益的矛盾困扰? 陈宁:始终认为,销售的首项使命就是拿到业绩,这是底线!但这并不意味着扁担挑子一头翘,甚至把“销售”当成惟一。“重销售轻市场、抓眼前放长远”,有人这样做的原因,有主观认识的问题,总觉得公司的天下是“业务”干出来的,其他的无足轻重;也有专业素养欠缺的原因,这样的人是一个销售时代的“产物”,专业化的竞争决定了不可能这样“一招鲜吃遍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自于总部的市场策略和考核机制。模糊不定的战略方向、急功近利的考核办法,也常常是“一头翘”式经理产生、甚至猖狂的原因。一个能够良性工作的经理,他的助手和下属应当成为近期销售压力的主要分担者;他应当专注于三个月以上时间的资源配置计划和市场施行方案;他会不断地用“销售+市场”的方法,去说服上司和培训下属,让他们不断地贡献出信任、支持和参与。 另外要自律。在立邦,每年年终评估后,都会收到总经理签发的一份通知书。上面既有对你年度表现的评价,也列出了公司在本年度为你付出的一切费用,还有对你的期待。这张表是一年一次,压力却是长期的。每个公司都对经理人员赋予了一定调控“人财物”的权力,投入了相当大的培养成本,经理人员做到在职尽责、自控道德风险,我想这也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再说,除了责任感,人还要多一点使命感。 主持:说到考核标准,这里有一个和总部沟通的问题,区域经理工作的特殊性是否在这方面构成了客观障碍? 陈宁:即使是一些资深的经理,我相信,也时常会遇到与总部的“沟通障碍”。从区域经理自身分析,我有两点切身感触。一是来自自己的逆反心理。原先只是些一人一事的简单矛盾和个别问题,后来被人为地放大延长,造成了自己对总部整体的排斥心理;二是自己的逃避心理。遇到问题、分歧、误会,不主动解释,造成障碍累积,以至于影响到日后的正常工作。所以,作为“个体”的区域经理,面对组织整体,还是要积极地做好上下沟通,好的沟通才能产生信任与授权。同样,在获得“授权”的同时,也要理性地对待和接受“控制”。有一句谚语:受过再良好训练的马,主人还是要给它一根缰绳。我想背后的道理一样。 主持:那么公司方面呢?是否应该酿造一个公平、宽松的政策环境? 俞雷:我有过这样一次切身感受,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到当时所在的公司总部工作过一个月。这一个月给我的刺激很大。以前的我,总是觉得销售是最受公司重视的,但是我发现我错了。销售在前方打拼,其实总部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我们的苦辣酸甜,并不是每个总部的人都能想得到的。 有时候也很愤慨:凭什么总部的那么多人得到晋升、培训的机会要远远高于我们?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离老板近?因为他们的英语讲的好些吗?为什么我们实打实的销售业绩总部总是有人说三道四? 找出种种不是你努力所为的借口?看着市场部那些可笑的市场计划就会想,你难道以为销售就是像你一样做几张可爱的报告吗?其实这些话我真的是憋了很久了。优秀的公司,真的应该多为销售人员想想,在总部的同事舒服地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的时候,有多少销售人员还奋战在市场上,他们很多甚至根本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很多人甚至不为总部的人所知。而他们多么渴望理解!这多少让人感到酸楚,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区域经理“酸甜苦辣”之“酸”。 陈宁:透明、公平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销售经理常常愤慨于公司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政策像太阳,照你照他不一样”。在许多公司里,有这么几种经理好像总是容易吃到“小灶”:本身已经是销售大户的经理、上下讨喜左右逢源的经理、惯于诉苦哭穷要救济粮的经理。这显然对于那些习惯按计划、流程、规范行事的经理是不公平的。这种习气一但成风,即使公司本来是端平的一碗水,结果每个片区还是在嘀咕:是不是别人的政策更好一点?成为“囚徒心理”的另一版本。所以,对管理层来讲,营造内部的相对公平,其实也是一种成本最低、效果最实的激励。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