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姗拉娜,瘦身有方 7 上页:第 3 页 抵御同质化的沉疴,得在研发上真正花点时间和本钱。 主持人:在姗拉娜推出收腹霜的妆字号外用减肥瘦身产品之后,又出现其他的减肥霜,减肥贴等等产品,产品形态,效果相似,瓜分姗拉娜的新创意出的减肥产品概念。同样的道理,婷美出现之后又涌现一大批美体修形内衣。那么看待这种追求产品同质化的策略? 彭建培:由于行业进入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很低,企业普遍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也谈不上营销创新。由此借助于已有的市场概念,追求产品同质化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减肥产品,保健品和保暖内衣见到的营销策略很快就会在减肥市场出现。夸大产品功效,对消费者做出产品无法实现的承诺,对市场进行掠夺性的经营等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只能造成行业的信任危机,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李海龙: 众所周知,化妆品、保健品行业是还是对广告宣传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虽然进入门槛不高,上马容易,但对于广告的投入非常高。有人算过一笔帐,一种普通的化妆品货保健品从研发到报审大约在20—30万元左右,而新产品上市费用就要翻上好几倍,譬如在市场启动阶段的广告费大约就要花掉产品销售额的40%左右,而且,宣传开销还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延续性,否则,花了钱也不一定有多大效果。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呢?非常明显,还是要由消费者来承担。高额的广告费用摊销到产品上,必然使产品的单位零售价居高不下。所以,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厂商为了尽快的切入市场,按照外形特征、功能特性仿造市场领先企业的产品,然后借领先企业的广告宣传,市场拓展攻势搭顺风车省去了不少广告费用,而终端零售价与领先企业的差距却不大,凭空就赚到了一笔钱,试问,搭车产品何乐而不为? 因此,以姗拉娜、婷美在业界的独创的产品新概念自然会有一些同质化的搭车产品跟来,也就不算是什么怪事了。这种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很少有的,在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一个产品如果不能在市场上做到前三名,就极有可能不赚钱,甚至亏损,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在行业中居第一名的大约占市场份额的50%—70%,居第二名的约占20%—25%。而居第三名的企业可能仅仅占5%—10%,甚至亏损。很多企业一看,凭自己的实力做不到前三位,就赶紧退出游戏,另择出路。 由此也折射出了我国保健品、化妆品市场的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即过分重广告而轻研发。以为凭借广告就可以坐稳江山,保持赢利,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在广告的大吹大擂过后,产品的品质不过关,必然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品牌讯息不一致印象,必将逐渐失去对产品的信任度,危害的将是整个市场。国家工商局颁布的保健品的广告费用不得超过销售量的2%的规定后,应该给到这些企业“当头一棒”若不加强产品的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控制的话,将很难面对未来市场的激烈竞争。 韩晓峰:国内外的减肥市场巨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要真正切割这块蛋糕,恐怕不能寄希望于不断推出新概念,或者在营销渠道上使劲,而要在研发上真正花点时间和本钱。中国的减肥产品,量的积累已经足够,现在需要的是质的飞跃。谁先真正拥有这个飞跃,谁就将成为减肥市场新的领头羊。请算一笔账:你花几万元搞新产品,想要把他卖到天量,你不靠广告靠什么?这么低的技术壁垒,又怎么阻挡别人跟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