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分销在中国 目前,中国市场适合于销售大众产品,它还不是一个“对市场细分有高要求、对利基产品有较大需求”的市场,而是一个“被家用消费品和标准化产品工艺”广为渗透的市场。 中国市场主要是由“在发达国家已生产、使用了很久的产品”所组成的市场,这些产品包括:汽车、电视机、个人计算机、柑橘类水果、时尚服饰、家用器具、休闲食品和软饮料等。中国市场被营销人员称之为“现有产品的新市场”——这样的说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种经济也可以被叫做“为旧经济服务的新经济”。这种市场特征正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为市场份额进行争夺的原因所在,是“伊莱克斯”和“西门子”为争夺家用电器的支配权而挑战“海尔”和“科龙”的原因所在,是“TCL”和“摩托罗拉”及“海尔”为手机竞争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国内领先型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在痛苦中挣扎甚至要被兼并的原因所在。 基于这种环境背景,中国公司在大众产品上普遍采用以下策略: 1.仿制:如同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一样,中国企业仿制各种市场畅销品,并以低成本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由此,企业可以达到以下两个营销目标:首先,他们对巨大的市场很有信心,因为他们了解到这已经被市场证明了是成功的、正确的。其次,他们可以节约产品开发及定位的营销成本,因为他们可以模仿国外品牌的定位。 这种策略同时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公司节约了开发成本并减少了设计风险。外国公司可以利用中国公司的仿制能力来为国外市场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另一方面,这种策略会滋生“生产”而不是“创新产品和品牌建设”的文化,他们也许可以抓住第一代产品购买者,但是,他们可能会失去下一代购买者——希望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创新产品的一代。 2.生产:中国的市场机会、大众产品的市场规模等都促成了大众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中国公司没有去关注高价值细分市场的产品生产。这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产品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生产操作中的质量水平得以提高。中国已经掌握了许多工业领域的质量控制方法,如:高端服饰、玩具、器具、电视、电子设备及其它领域。负面影响是,“生产”的动力造成了产品的供过于求和价格战,优质的产品经常被以出奇的低价售出。另外它将使国外竞争者以“差异化产品”来获得“规模虽小但正在成长”的高端细分市场,并使其为自己的未来建立顾客忠诚度。 3.分销:市场战略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分销控制。这一点是中国公司相对于外国竞争者的主要优势,但是,这也是以成本为代价的。中国的分销系统呈高度的分散性,这与国家以前鼓励发展地方经济的政策有关系,各城市、各省均独立生产并分销自己的产品。中国缺乏国家级的分销系统,国有的铁路、公路、仓库后勤系统的价格水准普遍偏高,这也是打算进行“地区或全国渗透”的外国公司所面临的分销现状。总体看来,这种形势只对与本地分销网络有密切关系的国有企业有利。加入“世贸”后,中国的分销状况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下页:消费者市场:不可避免的市场细分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