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经销商战略转型六大方向 7 上页:第 1 页 方向四:前向一体化――零售专业店 经销商与零售商同属于流通产业,经营管理有许多共性,如注重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一些奋发图强的经销商一旦完成了原有的资本积累,比较容易的战略转型即前向一体化――自己投资开零售专业店。 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国美、三联等本就是家电经销商出身,浙江、广东等许多县市的超市幕后老板是当地日化、食品类的经销商。 但是,毕竟区域经销商的综合实力有限,在国际性全国性KA的夹击下,现代大卖场所到之处,区域性商超纷纷败北。 现在,经销商转型进军普通的超市显然不明智,不过可以进军专业零售店(根据欧美零售渠道的演变历程,未来的零售将是超市、百货和专业店三分天下)。例如,日化经销商可投资专业化妆品体验店,婴幼儿产品经销商可投资婴童用品专卖店,甚至食品类的,音响类的等都可以建专营店。杭州思美是许多日化产品的经销商,旗下的思美化妆品店在业界就颇为知名。 经销商投资专业店有商品供应充足、商品毛利较高、成本和库存管理经验共享等优势,但同时可能因为选址的失误(选址是零售业态成功关键中的关键),忽视店内购物氛围的营造(习惯于在简单环境中办公的经销商往往不太重视店内的环境设计)以及日常营运管理不专业等因素影响,前向转型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不少风险。 方向五:后向一体化――品牌运营商 创建自有品牌,成为品牌运营商,争夺最有利润的产业价值链环节,这是最具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战略转型。 娃哈哈、养生堂、金六福、神州数码等著名品牌企业都是从经销商战略转型而来。义乌批发市场的老板们,为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最近几年,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甚至收购品牌,如原驰名商标“霞飞”就落入义乌经销商之手),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部分企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许多经销商,一旦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往往有后向一体化贴牌生产、运作品牌的冲动。实际上,经销商运作品牌的确存在许多优势:熟悉行业经营特性,容易了解顾客需求,行业人脉资源丰富,部分销售网络共用等优势。如果经销商决心自建品牌,则应迅速行动。“抢先”是营销第一法则,行动越晚,有价值的细分市场越少,企业运作品牌成功的概率也越低。 当然,从流通业到品牌运营,企业管理更加复杂,对创业者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要求也高,不过,他们可以运用专业咨询/策划公司以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 方向六:多元化――跨行业发展 这是最无奈也是最冒险的战略转型,在如今“内忧外患”的经济转型期,尤应慎重。 经销商的发展,一方面受渠道变革的冲击,另一方面更受自己经销商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如果经销的产品已经步入衰退期,相关市场需求已经越来越少,覆巢之下哪有完卵,什么专业化,一体化都失去了市场基础。 经销商必须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自己经销领域内各类产品的前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应该果断彻底战略转型,发展其它产业。最近几年,在华东地区,许多在经销领域淘了第一桶金的老板们,投资房地产,投资各类餐饮、娱乐休闲服务业,日子过的火火红红。 总体而言,如果经销商本身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相对有限,且目标也有限,比较务实,专业化(专业配送商、专业特殊渠道商、专业服务商)是不错的战略抉择。 如果经销商自信综合能力比较强且目标远大,积极进取,前后向一体化、多元化转型战略都可以考虑,毕竟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少见的快速发展年代,在许多细分市场里尚有许多商机。 与其如“温水里的青蛙”在等待中消亡,不如主动去寻找新的“奶酪”。经销商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对方向,果断的战略转型,相信成功一定会继续。 罗建幸:上海财经大学硕士;专注于消费品战略、营销及广告领域研究;曾于娃哈哈、强生(中国)、喜之郎、贝因美等著名公司任销售经理、市场总监、战略发展总经理等职;著有畅销书《宗庆后与娃哈哈 一个中国著名企业的深度研究》。他被中国营销界公认为企业高层谋士,其营销培训在业内颇为知名;他身兼多家著名企业的高级营销/管理顾问等职。email:jesson@z.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