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解毒科利华 7 上页:财务管理之毒 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说,在软件行业的10多年发展,使得科利华培养了一大批令竞争对手“垂涎欲滴”的行业佼佼者,但是该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那些在科利华愿意接受宋朝弟“忠诚度考验”的,或者是经过考验之后打上“合格”烙印的忠臣们。员工的高流动率成为科利华的特色。 科利华走红之时,其“量子管理”模式曾颇受追捧。它强调以信息为核心实施管理,反对强调条条框框,规章制度。但事实是,科利华的管理形如一盘散沙,这导致其人才大量流失,组织结构失调。 “其实,要把科利华比作软件业的‘黄埔军校’应该是一种贬义,这也不是科利华值得骄傲的事情。”科利华的总裁薛建国曾经就此回应过外界,他还表示“科利华作为上市公司,管理也在逐步规范化,因为社会和市场要求上市公司运作规范化。” 科利华的领导们在公司内部管理上,一直基于创建时的思想根源,采取自由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人员随意组合,组织结构随意变更。一谈到建立规章制度,就认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创造能力的发挥。结果呢,由于公司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责任、权利不清楚,造成人浮于事,互相推诿。 科利华的人事部形同虚设,没有一个人是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其日常工作就是考勤、做工资表、到劳动局和人事局及人才市场办理一些事务手续、招聘员工等等。在招聘的人员中,除了业务部门需要的专业人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关系户”。因此,整个公司没有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计划和安排,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没有岗位责任制,没有奖惩措施,这极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一位离职的员工还说,科利华没有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员工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自身在企业中的前途不清楚,看不到希望,只好另谋高就。而且,公司的薪酬管理体制不健全,工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属于中下层倒也不是关键,主要是加薪的时间和依据都不确定,有时加薪并不是根据业绩的大小,而是根据领导的心情,更难以忍受的是工资不能及时发放。 宋朝弟曾公开向记者说过,他不觉得不发工资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是他的企业文化。员工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就做,要走也没人挽留你。由此来看,科利华的人才严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 目前,科利华的员工大都是这几年才进入公司的,一些老员工多是水平相对一般,到外单位找不到好工作的,或是蓝领工人和行政人员,能力强的员工几乎已全部离去了。不少员工每天上班后,就是上网、玩游戏、看书,偶尔干点工作。公司布置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因为工资不能按时保证,部门领导也协调不了。 不仅是人员个体日渐涣散,科利华本身在组织上也是弊端重重。 想当初在2001年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就曾提到科利华的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缺乏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存货管理、资金使用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生产、采购、库房、销售与财务间责任不清且缺乏监督。 科利华的组织结构看上去十分复杂。众多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相互控股,还成立孙公司,将整个股权结构搞得很是混乱不清。子公司和事业部也混乱不清,对外行政上按照子公司,实际经营上按照事业部,且资金随时调剂、人员随时流动、资产随时变更,这又造成产权、债权不分。从这几年会计师总是对其年报无法出具确认意见可以揣测,也许科利华设立名目繁多的子公司,更多是为了方便避税和满足重组的需要,而非实际业务所需。 由于科利华占有大股东的地位,使得董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可以任意操纵董事会,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监事会根本不起监督作用。董事会下边也没有设立任何管理委员会,起不到对风险的控制作用。 这样一来,科利华的总办会议,更是成了宋朝弟的一言堂。其余的副总裁所提出的意见,基本上得不到采纳。据公司一位老员工称:“宋总对听从自己的人比较信任,能够得到提拔重用,对其他只会干工作,注重实际的人不感兴趣,认为太‘牛顿’,思想落后。”由于不满宋朝弟的独断专行,其妹夫、创业元老、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李有华于2001年10月离开了科利华,其负面影响不言自现。 2003年又有一位副总裁主动辞职,他的走标志着科利华的中高层骨干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市面上有一本写普京振兴俄罗斯的书,名为《一个人的抵抗》,将书名借来形容如今正在努力求生的科利华恰如其分。 作为中国IT业界内的风云人物,宋朝弟一向以纵横开合的大营销手笔为人称道,如今却难以救科利华于四面楚歌之中。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在于生性孤傲的宋朝弟,其经营套路、营销招数在某种意义上显得太“毒”,一再地剑走偏锋。这种极端的经营方式带来过科利华在证券市场上充当“高科技板块领头羊”的辉煌,也注定了短短几年沦为ST龙科的悲剧。公司内部人员曾听他自称:“我就是东邪西毒!”大家认为他确实很像金庸笔下的欧阳锋!尽管“毒”,但确是不折不扣的一代宗师! 作为曾被《福布斯》杂志推崇的2000年中国十大富翁之一,宋朝弟的营销才能公司上下没几个人能学得到,这也许正像欧阳锋的功夫,本身就毒辣得令一般修为的人难以操练,极易走火入魔。 整个公司的发展寄希望于宋朝弟一个人身上,正如武侠门派的兴衰往往寄托在身怀绝技的掌门人身上,宋又如此极端。因此,科利华中“毒”过深在所难免。 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一个代表,科利华可谓集中了民营企业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其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内部管理等都与其他民营企业有极其相似之处。以上对其进行解“毒”,而非曰“解读”,目的是希望通过挖其积疴,力求理解科利华目前“一个人的抵抗”,以资业界借鉴。但愿宋朝弟能早日驱散“五毒”,重振科利华。 原载:《知识经济》2003年第九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