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哈药的篮子破了 2000年是哈药集团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哈药集团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跃居全行业之首,强大的广告攻势使哈药的名气飙升。因为它的不凡表现,医药界称这一年为“哈药年”。而媒体的总结则更为精练和形象:11亿广告费砸出80 亿销售额。 2002年4月,哈药集团(600004)公布了其2001年的年报,其中有这样几个数据:主营业务收入536831.36万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70%,净利润28379.99万元,同比上升了24.44%。对此,有证券界人士褒其为:内外交困下利润不减。 然而,哈药的实际情况并非从年报中看出的净利润同比上升这样乐观,仅就内外交困这一点来说,哈药在2000年的辉煌恐怕是它今后很多年难以跨越的一个高度。 从1997年起,哈药的广告投入以每年3倍以上的速度递增,广告也的确给哈药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哈药下属的三精药业1997年广告投入1000万元,销售额1亿元;1998年投入2000万元,销售额2.2亿元;1999年投入2亿元,销售额8.6亿元。随着广告费一路上升,销售额也“撑杆跳”,到2000年跃过了14个亿。当年家底最薄的制药六厂,凭着广告的“地毯式轰炸”,2000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位居哈药众企业之首。 或许正是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哈药上了广告的瘾,将本应是系统化的销售手段简化成了广告单一的轰炸,“广告投入,一抓就灵”, 哈药成了“广告明星”,可以说,哈药集团的王牌就是广告,它的利润是吆喝出来的。 哈药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势头之大让人吃惊。其广告从地方到中央,近乎不分时间的高密度投放,反复冲击观众视听,“填鸭式”地强行灌输,而且以“明星总动员”的方式让老中青三代演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其广告覆盖之广、频度之高、投入之大甚至高过以往的“标王”。 不同于以往标王“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哈药的广告还是为它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不同于“脑白金”广告的低俗,哈药的广告形式还是控制在观众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不仅如此,哈药的经营者们还发现了这样的市场链条:公众关注度—企业形象—经营环境—市场规模,在广告投入上发明了一个“绝活儿”:单品牌放大策略。平常事物,若能突破一点,放大优势,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或许是个普遍规律,只是一般胆识的人做不到这一点罢了。哈药在广告发布上始终坚持的“单品牌放大”策略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谁喊得响,谁就有市场,这是国内医药消费的现状,有什么样的市场现状,就有什么样的广告策略,市场相信赢家。哈药集团现在的主营产品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五号、头孢六号、双黄连粉针、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盖中盖、严迪等,这些产品都集中在抗菌消炎和保健食品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选择主打产品投入巨资做广告确实为哈药带来了巨额利润。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