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李宁,从改变现在到改变未来

李宁,从改变现在到改变未来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8-05, 作者: 王紫剑李东伟, 访问人数: 2756


7 上页:第 1 页

  改变沟通桥梁:90后消费主力需要新主张

  体育用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4岁到45岁,李宁品牌35-40岁的消费者超过50%,结构的失衡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对于大多数的70后和80后的消费者,购买李宁产品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消费态度,在这个群体中,对于李宁个人的高度崇拜造就了对于李宁品牌的热爱和追捧,但同样导致了品牌认知上的问题。

  在2007年进行的市场调查报告中,李宁已经看到了自身品牌的弊病,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发生了较大的偏移,年轻消费者对于李宁的品牌印象包含了“积极向上”、“有潜力”、“中国特色”、“认同度”等诸多方面,但是体育品牌越来越注重的“时尚”、“国际感”等方面的感觉较差却成为短板,当李宁在研发设计上投入大手笔的资金,争取设计同国际化的接轨,同时价格水平比国际一线品牌低20%-30%,却依然不能冲击一线品牌的市场的时候,甚至在品牌认知度上存在如此致命的误区,那可以判定的是,从品牌的根本上出现了问题。

  同时,缺乏吸引年轻人的核心产品系列,一直以来是李宁的最大弱点和困扰。李宁的核心体育资产是羽毛球,乒羽系列虽然最能代表中国体育产业的繁荣,可实则在中国和世界的普及程度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较足球逊色很多,无奈的是,全球年轻群体最受关注的足球和篮球系列分别被阿迪和耐克占领,这也是李宁公司的唯一选择。从产品角度求变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说是李宁要从根本上改变的原因之一,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去进攻,让品牌的个性更加鲜明、敏锐,充满改变的动感。

   而对于从建立之初就以国际化作为目标的李宁品牌来说,单单依靠李宁的影响力去实现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影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群体广度上,或是延续性上,都远远不够。国际化战略需要修炼内功,长达十年的长远规划中,最大的消费动力一定是来自于年青一代的消费者,一直以来以 “冠军”为品牌主张、与年轻群体沟通不足的李宁,希望改变从这里发生,给年轻人一个新的主张,一个90后味道十足的主张。“make the change”无疑是90后最为积极和正面的代表语言。

  改变未来:隐现阿迪达斯战略路径

   或许,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内品牌在经历了挫折后,似乎具备了更加长远的眼光,当外资品牌不断吞噬国内市场、本土品牌大肆扩张疯狂“圈地”的时候,李宁明白表面稳定实则是固步自封,这样的经营战略换来的只有落后挨打。

   然而,改变未来之路困难重重,由于中国国产品牌的烙印太为深刻,品牌烙印减弱了越来越崇尚时尚和潮流的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认同感,更换标识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上上策。

   相比之下,李宁内部对于现有Logo的保留态度更值得玩味,隐约闪现阿迪曾经的品牌经营之道:将品牌logo从三叶草换成三道杠,继而,三叶草“摇身一变”成为阿迪旗下子品牌-经典系列,其产品设计风格、档次、价格区隔于普通阿迪产品,较阿迪运动表现系列更时尚、更高端,这样就使得阿迪占据了占据了不同类型和年龄层次的消费群。李宁具有这样的“嫌疑”,更具备这样做的 “动机”。新的品牌标识所代表的李宁,属于90后,代表时尚和潮流,具有90后的“气息”;而原有品牌标识的李宁,属于“沉浸”在李宁个人明星效应的时代,代表经典。

  然而,原有的“狐狸尾巴”究竟何去何从?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纯粹模仿阿迪打造高端系列,其十年经营积累的品牌厚度完全不够,更何况现在的李宁全线产品都已提价,没有再更高一步的空间,似乎作为中低端品牌运作更符合现状,而本身就是本土品牌的李宁,将来再转型迈入中低端市场,同特步、安踏竞争,似乎走得是一条 “回头路”。

  目前来看,品牌国际化是李宁公司的首要战略目标,也是为下一步的市场国际化做好铺垫,新标识将承载起颠覆中国年轻消费群体对李宁品牌烙印的重任。从新标识所赋予的理念来看,确实能够拉近同年轻一代的距离,社会各界的态度反响也都以积极和肯定为主,毕竟民族品牌能够强大到与国际一线品牌抗衡,是一件值得国人骄傲的事情。李宁公司的后期市场运作将成为最大的看点,而竞争对手如何应对,也是2010年乃至2011年体育用品行业的“重头戏”。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466380360,电子邮件:[email][/email]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李宁,将走向何方? (2011-10-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杏艺)
*为什么买耐克而不买李宁之“李宁三败” (2011-07-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祖轲)
*李宁何不学习魅族! (2011-02-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蒋军)
*李宁关了店门,何时打开话术训练门 (2011-0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井越)
*李宁在缩店精耕,探路者等户外还能端赖开店提高业绩? (2010-12-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启波)
*李宁之祸的根源:李宁之惑 (2010-1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蔡勇)
*李宁换标用意何在? (2010-07-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包·恩和巴图)
*李宁换标:很失败,但注定会成功 (2010-07-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勇菊)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3-29 0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