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垄断者当然不需要做市场!

垄断者当然不需要做市场!


《市场圈》, 2006-04-21, 作者: 皮翰德, 访问人数: 5727


7 上页:第 1 页

  企业想简单的依靠“卖”一些“慈善”来“买”一点“美誉”,实在有些一厢情愿

慈善投资=美好声誉?

  文/本刊记者李赐犁

  2005年,摩托罗拉仍然康慨解囊:7月11日,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与您共同关注农村特困大学新生”公益活动中,摩托罗拉出资70万元人民币资助200名贫困大学新生;7月30日至8月13日,对第78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暨第10期摩托罗拉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摩托罗拉全资捐赠培训项目;11月27日-29日,摩托罗拉公司向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资助款100万元……

  企业是一个以逐利为本质的动物,摩托罗拉把白花花的银子大方出手,自然也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至少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赢得美誉度。然而,慈善投资与美好声誉间却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号能够连接起来的……

  未受媒体的追捧的慈善行为

  摩托罗拉自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就以慈善使者的身份,走进了“希望工程”、高等教育、抗洪救灾等方面的慈善活动中来。尤其在教育方面,摩托罗拉已经坚持投资14年之久,似乎已经真正形成了摩托罗拉割不下的“慈善情结”。

  只是,摩托罗拉在2005年的系列慈善投资活动中,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中央电视台、新浪网、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我要上大学”活动,由于活动本身就有媒体的参与,摩托罗拉的此次义举也相对频繁地见诸媒体。其他活动好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并未受到媒体的追捧。

  少了媒体的关注,对于摩托罗拉来说,当然失去了许多企业品牌推广的机会,但对于200多名受助的贫困高中毕业生来说,却安静而又真实地走进了梦想中大学的殿堂。特别是因没有媒体的炒作,他们也幸免经历被贴上“贫困生”、“受助者”的标签后,在同学异样的眼神中走进校门时的尴尬。

  幸好,种善因终将结善果,摩托罗拉通过多年在慈善事业中的投入,获得了不少金光闪闪的光环,成为了通过慈善投资获得企业美誉的典范。“中国市场最具长期承诺的公司”、“大众喜爱的服务企业”、“光明公益奖(跨国公司)十佳奖”、“最佳企业公民”、“中国公益事业爱心企业”……

  施恩勿“市”恩

  慈善投资其实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它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利用现有条件寻求可持续发展。从事慈善投资的企业,或将慈善投资作为纯粹的社会回报,但求收获最大的社会效益,并不盲目追求投资的经济效益;或是希望在社会效益和企业美誉间寻求平衡,获得双丰收;当然也不乏单纯的沽名钓誉、见好就收的企业。但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壮举是受到社会关注的,好张扬自己的企业品牌。

  然而,接受慈善投资的弱势群体,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多,甚至存在歧视,他们也往往比较自卑。他们虽然愿意接受慈善投资,但却并不想将自己的不幸过多地暴露给大众,这又与企业所希望的大规模品牌宣传产生矛盾。

  记者进入高校走访了几位接受过企业资助的贫困学生,他们都真诚地感谢资助过他们的企业,却也不约而同的提及不愿意因为接受资助,就将自己的痛苦拿出来作为提高企业美誉度的衬托。有一位接受过某企业资助的同学,曾多次被“邀请”作为受资助方的代表,出席该企业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他甚至对资助过他的企业产生了厌恶。“我们所接受的是企业对我们真正的爱心,我们并不希望变成一种交易的筹码”,一位受访者如是说。

  中国古语有云:“施恩勿市恩”。爱心、捐助都应该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良心和责任的驱使,企业同样如此。饿人尤不食嗟来之食,企业也大可不必充当“左奉食、右执饮”却又大呼:“嗟!来食”的黔敖。

  “卖”一些“慈善”

  难“买”一点“美誉”

  其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公众对媒体的狂轰滥炸已经产生了“抗体”,学会了选择,舆论不再能轻而易举地主导公众的思想,过多的灌输式宣传反而会使人们产逆反。对慈善投资而言,企业过分依靠媒体的炒作和宣传会给公众一种“做秀”的感觉,毕竟,大多数的中国人更崇敬“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式的爱心。过于明显的“市”恩,会引起更大的反感。

  何况,公众对慈善投资行为的关注程度也并不高,即使媒体宣传报道铺天盖地,人们的关注程度不高同样达不到企业预期的效果。记者做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在受访的50人中,有37人表示在看到与企业慈善事业相关的新闻时并不关注。看来,企业想简单的依靠“卖”一些“慈善”来“买”一点“美誉”,实在有些一厢情愿。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一味抱怨竞品垄断,不是纯爷们! (2010-05-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许云峰)
*AMD:把英特尔钉在垄断十字架 (2005-08-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合舫、高冬成)
*变相垄断 慎防不正当市场竞争 (2005-05-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军庆)
*打破品牌垄断的神话 (2001-10-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新华、贾美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