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宝洁战略新思维--大飘柔背后的温柔革命 7 上页:第 3 页 随着宝洁新战略在飘柔品牌上的继续深化和明朗,飘柔还将开发更多新品;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其它品牌加入到“品牌延伸”的队列中来。宝洁将迎来品牌管理的新阶段。而这个渐进式的转变,对于宝洁沿袭了160多年的品牌模式而言,不啻为温柔而又深刻的革命。 (一)宝洁的“品牌模式” 宝洁在大众日化领域一直信奉的“品牌模式”,是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战略,比如针对洗发用品功能性强的特性,根据洗发的多种功能进行市场细分,有柔顺的飘柔、去屑的海飞丝、营养的潘婷、专业发廊效果的沙宣及新近推出的草本精华伊卡璐。在这个“品牌模式”中,核心内容是对消费者价值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每一个品牌都是一对一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宝洁针对消费者需求采取的是“精耕细作”,并通过独特的品牌经理体制与产品细分策略,成功做到了将消费者价值清晰地“量化”。在这一基础上,宝洁实施了它著名的多品牌战略: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那么最好那些“其它品牌”也是宝洁的品牌,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关系。一直以来,宝洁都依靠这种品牌细化策略来给竞争者设置路障,对消费者实施交叉覆盖,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使其在各产业中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而在高利润的美容化妆领域,宝洁与欧莱雅一样,采取了以“档次、价格”为区分标准的多品牌策略。各个价位品牌相互独立、互不冲突,但又呈现补充的态势。应该说与大众日化领域的功能品牌有异曲同工之妙。 ![]() (二)宝洁在革命 1、品牌模式精髓的转变。 在大众日化领域,宝洁一直宣称的“对消费者价值(需求)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是其品牌模式的精髓,但这个精髓其实是片面的。顾客购买商品是出于三种需求——价格需求、产品质量需求、非产品质量需求,顾客们购买他们在市场上所能找到的最有价值的、质量价格比(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而企业就是要为满足顾客的三种需求提供一系列的利益。如下图所示。 ![]() 宝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进了众多细分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品,确实达到了它所预期的交叉覆盖效果。但其所针对的需求都是质量(产品和非产品)需求,在价格需求上,由于宝洁采取的是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对低档价位的消费者需求一直熟视无睹,这也才给了国内众多日化企业可乘之机。宝洁现在所要调整的,就是其所针对的“需求”,以变得更加重视价格因素,“价格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 而这个“需求”的转变,其实就是对宝洁160多年“品牌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美容化妆领域,被欧莱雅和宝洁自身所贯彻的以“档次、价位”来分品牌的做法,正在被引入宝洁的大众日化领域,飘柔准备成为中低档洗护市场的超级品牌。 2、品牌模式中功能性品牌的转变。 宝洁还在大众日化领域调整其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模式。基于宝洁的全球大品牌战略需要,以功能为区分的单一细分品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唯一的办法是,选择那些强势品牌,让其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突破原先的品牌专业化限制,向别的功能领域延伸,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向别的品类延伸。飘柔即是其适例。 同时出于中国美容化妆市场的无缝隙战略需要,宝洁要寻找合适的品牌,来形成完整的品牌金字塔。除了收购其它企业的品牌、引入宝洁在国外的品牌外,飘柔因其在国内洗护市场业已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力,突破其功能性品牌的限制,向外延伸进入这个品牌金字塔,就变得充满可能。 而功能性品牌的转变的方向,只能是以“价格、档次”作为区分的价位品牌。价位品牌有如下几个好处:一、所有同一档次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可以大大节省传播费用,对一个品牌的宣传同时可以惠及所有产品;二、如果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新产品的推出无需过多宣传便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三、一个新产品的宣传,可能同时能提升原有产品的销量;四、众多产品一同出现在货架上,可以彰显品牌形象;五、对于宝洁最关键的是,可以形成又一个10亿美金以上的大品牌。 3、小结。 宝洁品牌模式转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品牌延伸”。飘柔理所当然在延伸,2001年购入的伊卡璐,在国内市场也会从现在的洗发产品,延伸到它本来的美发产品领域,当然还有更多的品牌会走上延伸之路。 ![]() 宝洁模式的转变表现为“品牌延伸”,大众日化类内部各品牌、大众日化类与美容化妆类之间的品牌将存在功能与价位的“冲突性竞争” 而此时宝洁要面对的挑战,绝非单纯的来自于自身品牌延伸所带来的产品、形象利益冲突,因为对于像宝洁这样具有极强营销能力的跨国公司,品牌延伸的弊端和风险,是可以被有效化解的;挑战更多的则是如何处理好固有的“功能”品牌与新的“价位”品牌之间的冲突。新的情况是,宝洁的众多品牌不再构成单一品牌模式内的补充性竞争,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牌模式交叉所带来的的冲突性竞争。这可能是宝洁现在就得考虑、面对的问题。回顾跨国企业的兴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乱阵脚所致,希望宝洁能跳出这个界律。 原文为《销售与市场》2004年8月案例版封面文章:跨国公司在中国 本文未经作者许可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确有需要,请务必与作者联系。 高剑锋,联纵智达咨询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多家企业营销管理顾问,倡导战略性产品管理。欢迎与他探讨,联系电话(0)13764950966,MSN:gjf1218@hotmai.com,Email: arrongao@16.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