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

一柄双刃剑--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2-23, 作者: 郭羽, 访问人数: 3513


7 上页:第 1 页

【案例】“假博士”凯拉口服液造自取其辱

  1993年12月19日和26日,在《江苏健康报》的第322和323期上,两次刊登了一篇名为《魂系凯拉》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用颇为生动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六名留学回国的博士“历经六年,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成功研制凯拉口服液的“艰辛过程”,并同时不惜版面地刊登了6位“留洋博士”的照片及简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真相大白,这六个“留洋博士”是故意假造的,科研事迹纯属子虚乌有!据1994年4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揭露,假造这起事件的是南京克立科工贸有限公司,其目的是为了在消费者中提高其生产的凯拉口服液的知名度,以打开销路。

  当时克立公司不择手段地将自己公司的员工“包装”成“留洋博士”的人,比如根据照片辨认,其中名列第一的“留美微生态博士”刘荣生的真实身份是克立公司的一位普通雇员,家住南京尧化门,且不叫“刘荣生”。

  在假造了六位“留洋博士”的《魂系凯拉》通讯后,克立公司在《江苏健康报》上买了版面,并增印600万份,在国内19个城市广为赠送。

  事情败露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消费者普遍认为自己受了愚弄。而克立公司和凯拉口服液也从此在市场上消失了踪影。

  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凯拉口服液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后来盛极一时的三株口服液的前身。因为南京克立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正是后来创办三株企业的吴炳新、吴思伟父子中的儿子吴思伟。

【案例】“砸空调”,记者造假被拘

  在中国,已有记者因为策划制造假新闻而被关进监狱,最早就是《科技日报》记者孙树兴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蔡原江。在1993年,他们因抵挡不住沈太福的金钱诱惑,积极参与到“沈太福亿万元非法集资诈骗案”中,不遗余力且明目张胆地以“20天集资2000万”、“用高科技和我们百年不懈的改革开放筑起新的长城”等内容虚假的长篇报道为沈太福的非法集资摇旗呐喊,最终开创了中国新闻记者以“媒”谋钱而被判刑的先例。

  在2002年,南京一名叫钱广如的记者,因为策划和制造了曾产生很大影响的三次“当街砸空调”这一假新闻,并借此进行敲诈,结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84台空调起风波

  2001年4月13日,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度假村客房部经理陈恩以黄海度假村客房部名义,向连云港“双菱”空调器经销商广源电器有限公司购买了84台“双菱”空调器。总价为27万余元。4月24日,广源公司将空调器安装调试后全部交付使用。但是,陈恩只付了10万余元首期款后,所欠17万元一直拖延未付。当广源公司在7月份向其催款时,陈恩则向他们提出空调器有噪声等质量问题,10 月30日更向双菱公司提出这批空调有可能是假冒产品。

  双菱公司调派驻宁技术人员连夜赶去查验,确认是本公司产品。11月6日双菱公司又派技术人员从上海赶去,检查认为59台室内机运转正常,有6台系安装条件不佳导致噪音偏大。当公司准备进行维修时,陈恩提出了要全部退货并索赔30 万元。12月27日陈恩又提出该批空调器的东芝主机是假冒伪劣品,变本加厉地提出赔款210万元,双菱公司提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遭到陈恩拒绝。

  (2)借助媒体施压“双菱”

  12月28日,南京某报刊载了记者钱广如发自连云港的“噪音超标被罚,客户索赔200万,84台双菱空调惹麻烦”的新闻。半个月后,该报又一篇“双菱空调惹麻烦,业主索赔300万元”的文章见报,不断地给双菱公司施加压力。

  2002年2月5日,陈恩通过不正当手法,从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拿到了一份“双菱空调经检验,噪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报告。

  有了这份报告,索赔金额上升到了520万元。遭到拒绝后,陈恩等人便抓住“3·15”消费者维权日大做“文章”:3月14日在南京市太平路与中山路口、3月28日在上海中山北路,分别当众砸毁了双菱空调器一台,一旁还有人手持标语:“双菱空调,质量低劣,投诉无门,砸毁有理”。引起媒体极大关注,尤其是“3·15”期间,南京8家新闻媒体,均以文字或图片形式报道了陈恩等人街头“怒砸”双菱空调器的新闻报道。此后几天,全国又有约15家报纸编发或转摘了南京街头砸空调器的文章。5月13日陈恩等人在南京市街头又当众砸毁了一台双菱空调器。一时间舆论哗然,公司、商家人心惶惶,数千万元的退货单像雪片般飞到双菱公司。各地的经销商纷纷提出中止当年“双菱”销售合约的要求。双菱公司顿时陷入产品滞销、生产停顿的状况。

  (3)两份报告都有问题

  2002年4月26日,双菱公司向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报案。调查发现,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份监测报告并不能证明空调器质量有问题,该站对客房部的2.8万元“罚款”实际上是“排污收费通知”,另一份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于某出具的检验报告,是陈恩等人花了2000元钱“买”来的。同时经抽样检测,“双菱”产品均为合格。

  警方于5月13日决定以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立案侦查,5月20日将犯罪嫌疑人陈恩、金月根、金家祥予以刑事拘留。

  (4)幕后“军师”原是记者

  随着审讯工作的开展,“三砸双菱空调”事件终于水落石出:这是一起有南京某报记者钱广如参与、以毁坏企业声誉为要挟手段,有预谋的勒索钱财案件。

  陈恩被拘捕后道出实情:当钱广如得知“双菱”空调纠纷后,特地从南京赶去连云港参与和双菱公司的交涉,并在报上发文章,要双菱公司赔偿200万元。连投诉信也是钱广如在电话中口述,由陈恩执笔写出来散发的。钱又出主意趁“3· 15”消费者维权日向双菱公司施压。此间,钱广如以发稿需“打点”为名,先索取人民币1.2万元“好处费”,等双菱公司的赔偿款到手后陈恩需再给钱广如5万元。

  6月6日,“幕后军师”钱广如被刑事拘留。他承认自己参与了“双菱事件”,在3次上街砸毁事件中,都是他用路边的公用电话通知新闻媒体现场采访的。6月21日,陈恩等4人被依法逮捕。8月7日,警方将此案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至此,全国第一起涉嫌借“维权”之名损害商品声誉案的侦查工作宣告结束。

  其实,制造假新闻并不是中国媒体的专利,在媒体更为发达的国外同样也存在策划假新闻的情况。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4篇)
*新闻策划,一柄多赢的剑 (2004-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得天独厚的“第四种工具” (2004-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持续性原则 (2004-03-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适度性原则 (2004-03-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挖掘企业“新闻点”的五个渠道 (2004-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低成本原则 (2004-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自己说”与“别人说”的区别 (2004-0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不可估量的企业第四竞争力 (2003-12-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从“马口铁事件”到最早的营销新闻策划 (2003-1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七个步骤 (2003-12-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反败为胜 (2003-1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借势”和“造势” (2003-12-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危机公关的一把利器 (2003-12-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时期企业新闻策划探索 (2002-05-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魏倩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9 05: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