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EMKT广告
在线投稿 热销丛书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热门搜索
文  章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用户评论
全部文章 我的收藏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领导者之剑-突破思维技巧
*情境领导
*大客户销售三步曲(情境销售、战术、战略)

更多

麦肯特观点
麦肯特系列电子丛书:

营业经理晋升培训手册
区域市场》《销售经理
见习主任》《增员话术
战略营销计划
业务员教材
新人培训手册

...更多

滚动 | 家电 | 通讯 | IT | 房地产 | 汽车 | 医药 | 银行 | 保险 | 证券 | 航空 | 旅游
酒店 | 服装 | 食品 | 化工 | 会展 | 媒体 | 娱乐 | 教育 | 商业 | 营销 | 政府 | 其它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动态 > 医药 > 正文

太极集团质量门频发或引信任危机 债台高筑业绩承压


www.emkt.com.cn 2016年12月06日 00:01   中国网


  中国网财经12月5日讯(记者 刘小菲) 核心产品频陷“质量门”、承载转型重任的太极水销售低迷,白礼西的“千亿太极梦”似乎越来越远。

  与监管部门掐架 三次“质量门”均“拒绝认错”

  近期,太极集团因与国家食药监总局“掐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11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5家企业29批次药品不合格通告,其中太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1003批次的小儿咳喘灵颗粒因性状不合格上榜。随后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直言“这种靠肉眼来检验的标准不完全客观”,并称涉事产品在省级药检部门的检验中质量合格。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强调:“产品所有的检测过程与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规定。”随后中国网财经记者致电太极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产品出厂前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不排除流通环节出现问题的可能。”

  据了解,这并非太极集团产品首次登黑榜,让人不解的是,公司每一次都“拒绝认错”。2012年7月,太极集团旗下的清热解毒口服液在食药监检查中因PH值被判“不合格”,公司在随后的声明中强调“涉事产品出厂时各项检验均合格”,同时还认为抽检的产品临近有效期,PH值不合格可能与流通环节温差大有关。

  2010年,太极集团下架“曲美”减肥药,市场普遍质疑曲美被下架的原因是所含的成分可能增加服用者患心脏病及中风风险,但公司新闻发言人在多次回应中均表示“召回与质量问题无关,只是基于美国FDA的决定”。

  信任危机或拖累业绩 此前扣非净利已连亏6年

  招商证券(18.100, -0.67, -3.57%)某医药行业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涉事产品是否真的有质量问题,对药企来说,频繁“上黑榜”会影响消费者对太极集团的信任度。”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坦言如果有其他选择不会买太极生产的药品。“太极集团的业绩或继续承压。”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表示。

  事实上,头顶“西南地区龙头药企”光环的太极集团,其业绩颓势在几年前已经显现。2016年三季报显示,太极集团1-9月营业收入57.18亿元,同比增长5.85%,实现净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358.8%,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桐君阁(14.410, -0.22, -1.50%)脱壳重组所带来的投资收益高达11.4亿元。

  这已经不是太极集团首次靠卖壳等“财技”粉饰业绩。2015年,太极集团依靠对西南药业的重组取得7.6亿的投资收益,从而避免了被ST的命运;2011年和2013年,太极集团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67.97万元和1255.98万元,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达5479.61万和1.45亿元,同时还分别获得1.16亿和7309万的政府补贴。

  如果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太极集团实际已经连续亏损六年,2010年-2015年的亏损金额共计14.33亿元。

2010年-2015年太极集团部分财务指标2010年-2015年太极集团部分财务指标
  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深陷信任危机的太极集团也选择了用脚投票。数据显示,自去年股灾以来,太极集团股价累计下跌53.88%,收益在62只中药股中排名倒数第五,如果从本轮反弹的起始时间9月29日计算,截至12月2日收盘太极集团仅上涨5.33%,而步长制药(117.060, -4.83, -3.96%)、吉林敖东(32.130, -3.57, -10.00%)等多只个股涨幅均在50%以上。(注:均按复权价计算)

  毛利率不及行业平均 资产负债率多年第一

  中国网财经记者还注意到,尽管太极集团这六年间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但营业收入却在匀速增加,太极集团似乎陷入了“挣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上述研究员认为,除毛利率偏低外,过高的费用成为拖累太极业绩的罪魁祸首。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62家中药类A股公司2015年平均毛利率为51.72%,其中步长制药、上海凯宝(10.920, -0.24, -2.15%)、益佰制药(16.350, -0.43, -2.56%)在80%以上,但太极集团仅为29.35%。费用方面,太极集团2010年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分别为8.19亿元、4.42亿元和1.54亿元,但2015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为14.09亿元、8.27亿元和3.03亿元,以年度费用总额度计算,太极集团的该项财务指标在6年里时间接近翻倍。


  为补充资金,太极集团不得不大量举债。数据显示,2010-2015年太极集团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分别为54.43亿、63.31亿、68.37亿、78.69亿、87.53亿和87.23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这六年均居行业第一,其中2011年为77.52%,2015年攀升至86.96%。上述研究员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如此低的毛利率加上如此高的杠杆,太极集团出现经营性巨亏似乎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早在2011年,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就提出了“十年千亿”的销售目标,为实现这一“梦想”,主营业务巨亏的太极集团开始寻找新的赢利点。

  据了解,目前太极集团生产的太极水、天胶等天然养生产品已经上市,然而这两项产品截至目前不仅没有为公司贡献有效的经营业绩,反而引发了众多质疑。据了解,太极集团在宣传太极水时强调有“降血压、降尿酸”的功效,但有专家认为,太极水属于矿泉水的一种,作为食品并不具备治疗性功能,只能起到食疗的作用。



相关新闻



搜索新闻: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 © 2000-201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