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开去2000名销售人员 安利力避中国政令禁区 ![]()
本报记者 师琰
上海报道 尽管整改之下安利距传统的直销模式越来越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利激励制度本身就是以多层次网络销售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安利在现实中很难完全摆脱所谓“传销”的阴影。 从去年起,安利(中国)开展了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员清理整顿工作,至今已开除近1500名违规销售人员,并清除了583名身份为公务员、军人或学生等不符合从业规定的销售人员。 与此同时,受禁止新人加入等整改举措影响,安利在中国的营销队伍从去年初的13万人锐减至7万,折损近半。对一个直销型企业来说,这似乎是致命的。 但安利高层决定继续沿这条自我整肃的路走下去。“我们一直背负着传销的包袱,”3月22日,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黄圣文说,“现在这个包袱越来越轻了。” 暂停发展销售人员 去年1月4日,安利在中国宣布,暂停接受销售人员的加入申请,并开始整顿营销队伍。 一个月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下发《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简称“31号文”)。这是继中国政府1998年禁止传销后,针对10家特批转型的外资传销公司制定的第二份规范性文件。 “31号文”明确规定推销人员计酬标准和从业限制,强调“转型企业不得将雇佣的推销人员以部门、团队、小组等名目组成网络”,“推销人员只能按其个人直接推销给最终消费者的产品金额计提报酬,不得以介绍加入等名目为由计提任何报酬”,“每个推销人员只能在一家店铺所在地、市辖区内从事推销活动,不得跨地区从事推销活动”,且要求在当年4月1日前完成整改。 对于从事了40余年多层次网络销售的安利来说,这样的整改显然是艰难的。“我们真的希望配合政府政策做,但是公司刹车了,一些销售人员却没能刹车。”安利的一位高层说。公司决定进一步自律,加强了“营业守则”部门,专门查处各种不规范行为。 “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比如私自发展销售人员,一旦发现就会开除。以至于有销售人员认为公司不近人情。”这位高层表示,“事实上有些行为在市场经济下是很自然的事,安利对于自己的销售人员也是有感情的;但既然政策不允许,安利也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存在。” 去年3月起,安利将举办培训活动收归公司负责,把过去销售人员因培训团队获得报酬的钱拿出来,按全国个人销售的比例重新分配,以鼓励个人销售。“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改动。”黄圣文说。 在整顿营销队伍、调整计酬方式的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利还加快了开店速度。此前安利共有50多家专卖店,到上月末,这个数量已达到100家,仅此一项,安利共耗资2.4亿元人民币。据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透露,到今年8月,店铺数量会扩张到约120家。 从2000年到2002年,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分别为24亿、48亿和57亿元人民币左右。也许正是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态势,鼓舞了安利高层继续整改的决心。 “我们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发展新的销售人员,”黄圣文说,“先全力把规范内部管理做好,这比拓展业务更重要。” 激励制度与政令禁区 尽管整改之下安利距传统的直销模式越来越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利激励制度本身就是以多层次网络销售为基础制定的,因此,有人认为安利在现实中很难完全摆脱所谓“传销”的阴影。 据记者了解,作为安利的普通销售代表,过去的两大块收入包括“服务顾客报酬”的20%销售额提成,以及根据月销售额自1200元至6万元不等提取3%-21%的“市场开拓奖金”。而更高层的销售人员,还可获得基于团队业绩的培训奖金及花红。 整改后,为吸引最终消费者,安利将原有计酬制度中属于销售代表的“服务顾客报酬”取消后改为吸引“优惠顾客”的政策,与普通顾客不同的是,优惠顾客在购物时可享受8折优惠,取得这一身份,只需交纳60元并在安利店内签署一份协议,而这60元费用,亦可在购货时获得等额减免。 另一方面,为补偿整顿措施给销售人员带来的损失并鼓励其努力销售,公司在原销售收入的提取比例基础上,增加了3%的额外提成和5-8%的浮动奖金。 “公司已经停止招募销售代表,不过如果你真想加入,可以作为我发展的顾客的身份,至于你创造的业绩,我会按公司给正式销售代表的计酬办法,以红包的形式从我这里给你提成。但是这千万不能让公司知道,否则我会被开除的!”在日前的暗访中,一位营业主任级(月销售额达到6万元)的安利销售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假如真有人阳奉阴违,这种做法对他来讲其实风险很大。”安利公司一位负责督察的业务人员表示,公司会定期分析业务报表结构,一旦发现档案库中某个顾客每月都大额购货,消费量不正常,很快就能依此查到违规者。 “从直销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形式本身来说,这种经营方式被人们创造出来了,就应该允许企业自主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冯雷指出,“但是那必须很规范,不应变成老鼠会,对社会、对参与者也不会造成伤害,就怕企业管理不当,下面失控。” 2004立法猜想 前段时间外界曾热炒2004年中国将为直销立法的概念,更有直销企业大张旗鼓登陆,声称只为等待届时的“大好”市场机遇。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直销企业,安利如何应对中国直销立法后的新局面,无疑备受关注。 但谨慎的安利高层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显得模棱两可。安利全球总裁德·狄维士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事实上在入世协议中确切的说法是这样:‘中国将在3年内制定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而现在还没有做出具体立法,我们只能期待。” 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转变都是真心真意的,我们非常尊重中国的法律;而安利(中国)的事实也证明,离开传统的多层次直销模式,安利一样可以成功。” 冯雷也指出,从入世报告承诺表看,并没有说要为直销立法,只是说会开放无店铺的销售方式,直销只是无店铺销售的其中一种形式。因此他推测明年的立法形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只有一部无店铺销售法,这样,多层次的网络直销就要符合这个一般性的法规;另一种是先制定一部无店铺销售法,再单独出一个规范直销的下位法。 3月20日,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流通管理处的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政府在入世协议书中有承诺,就一定会履行,2004年为无店铺销售立法是可以肯定的,目前相关立法还在研究阶段。至于政府当前对直销立法的态度,这位官员称:“这个问题太敏感,因为涉及很多社会问题,现在什么也不能讲。” “就算以后中国直销立法与国际接轨,很多东西还会依照国内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安利很早已看到这一点。”黄圣文说,“当然我们也会有一种期盼,但这种期盼是抱着审慎的态度。毕竟,到这个市场,只有本土化才能站得稳,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将慢慢摸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 图: 刘言 摄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