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麦肯特
在线投稿 热销丛书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热门搜索
文  章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用户评论
全部文章 我的收藏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变革的力量——领导力
*销售能力强化——竞争型销售、增值展示及新客户开发
*分销网络的建立与管理
*增值销售谈判

更多

麦肯特观点
本站推出麦肯特系列丛书:

营业经理晋升培训手册
区域市场》《销售经理
见习主任》《增员话术
战略营销计划
业务员教材
新人培训手册

...更多

滚动 | 家电 | 通讯 | IT | 房地产 | 汽车 | 医药 | 银行 | 保险 | 证券 | 航空 | 旅游
酒店 | 服装 | 食品 | 化工 | 会展 | 媒体 | 娱乐 | 教育 | 商业 | 营销 | 政府 | 其它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动态 > 会展 > 正文

“叫卖”大师热度不减 论坛经济已感寒意


www.emkt.com.cn 2002年11月07日 10:40   中国经济时报


抢食奶酪 论坛频演“大师秀”

能够让素日忙忙碌碌的企业精英们聚在一起凝神谛听的人应该非同寻常。10月25日落幕的“2002菲利浦·科特勒营销论坛”的北京会场座无虚席,200多名营销主管被这位“世界营销大师”的光环吸引到这里。

三场总共卖出600多张入场券的论坛主办者麦肯特企业顾问公司难免喜上眉梢。这家成立不过两年的专业培训机构早早打上“金顶大师”的主意:今年1月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唐·舒尔茨应邀来华,3月情境领导创始人保罗·赫塞光临,5月“领导与变革的世界第一权威”约翰·科特中国开讲,10月“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上海、深圳、北京巡回传授“全球化背景下微利时代的营销战略”。至此麦肯特仍意犹未尽,又开始着手准备明年6月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

爱上大师的不仅仅是麦肯特。北洋咨询集团多次邀得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米尔顿·科特勒来华,这位菲利普·科特勒的同胞兄弟同样以“世界著名营销战略大师”的身份在各色营销论坛上指点迷津;与世界经济论坛、美国《商业周刊》结盟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也背靠大树好乘凉,其论坛堪称精英荟萃、大师如云;而在政府出面组织的科技周、高交会上,总少不了管理大师和政界要员交相辉映的论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9、10月份举办的论坛就近30场,其中一半以上都高挑着“世界级大师”的旗帜。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举办论坛的成本结构不外乎由邀请嘉宾、媒体推广、会务接待、人力投入组成,四部分所占比例相当,如果运作成功,收益率一般都能达到20%至30%,以“大师”为卖点可能会获利更高。

据悉,“200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论坛”普通入场券标价3980元,贵宾票则高达9880元,由杰克·特劳特面授机宜的论坛贵宾票竟创出了23500元的天价,而回报不过是和大师亲密合影、共进晚餐、现场咨询、获得亲笔签名证书。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做演讲嘉宾的论坛也并未妄自菲薄,票价一般至少都在2000元左右。

面对如此诱人的“奶酪”,除咨询公司、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外,《IT经理世界》、《中国企业家》等媒体也闻香而动,北大、清华、人大等著名高校也难以拒绝诱惑。

大师不是魔术师

论坛经济遭遇信任寒流

论坛经济固然丰盛诱人,但并非所有的举办者都能从中品尝到奶酪的甘美。

“实际上现在很多论坛都是在做亏本生意。”据知情者透露,10月上旬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高交会上,其经营管理大师峰会论坛的收益“并不理想”;在据称耗资350万元举办的“首届学习型组织国际论坛”上,有90%的参会者持赠券入场;因推销不力致使论坛延期甚至化为泡影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如果不是菲利浦亲自出马,我很可能就不会来”,在“菲利浦·科特勒营销论坛”上,几位外企参会者的感觉不谋而合,“演讲一般更多偏重宏观性、理论性,没有太多新观点,企图通过一次论坛就现学现用的想法不太现实。”来自海尔、石家庄制药、三一重工的三位参会者也同样认为效果并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只有来自搜狐市场部的一位年轻女士表示,现场听讲和看书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自己从中颇受启发。

看来顶级大师们虽光环依旧,但其感召力却正在遭受着考验。

“大师又不是魔术师,不可能听一场报告就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坦言,公司一贯讲究务实,决不会花钱去买一个和大师谋面的机会,更不会靠赞助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听起来心动,想起来感动,具体操作时不知该怎么动,” 在评价大师论坛的效果时,新奥集团人本中心总经理陈小双不由得幽了一默。他把名目繁多的论坛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探索交流性质的新理论发布论坛,一般由行业协会、专业院校举办,规模适当费用不高,又能及时掌握前沿动态,这类论坛对新奥的吸引力最大;二是培训性论坛,只是针对于某个领域作经验性的介绍,如果时间精力许可会有选择地参加;三是对效果极力放大的炒作性论坛,一般用“大师”等名人做诱饵,即便有新观点,也离企业实际比较遥远,且票价不菲,对此新奥一般敬而远之。

文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梅德文则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来概括时下的论坛热。他指出,不少举办者只看到了论坛的“暴利”,以为只要请来“高人”就可坐享其成,结果使论坛质量良莠不齐,不但不能从中获利,反而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就因此不胜其扰。据介绍,公司接到的论坛邀请函和赞助函不计其数,因无暇分辨良莠,除了行业协会和战略伙伴力邀之外只能一概拒绝。相关负责人也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某些含金量颇高的论坛可能就此和公司失之交臂。

寻找竞争力

中国论坛呼唤“达沃斯”

虽然热火朝天的论坛经济已经开始感受到缕缕寒意,但这并不妨碍新的进入者试剑江湖。不久前,北京易难品牌管理公司牵手北京大学国际MBA及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名牌协会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IBF国际品牌论坛,并邀得“国际著名品牌培育大师”麦奎尔出任IBF国际专家委员会主席。

亲自操办过10余次国际化论坛的梅德文对论坛经济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他坚持认为论坛热是中国在转轨时期的必然产物,从企业领导人到追求卓越的员工,都渴望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发现并抓住一些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论坛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发布最新信息、结交合作伙伴、开阔启迪思维的最佳综合平台,即便互联网等高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取代这种面对面的交流。

“只要有需求,论坛就有存在的必要和火下去的可能。”梅德文表示,目前国内各色论坛的通病是论坛不“论”,或者干脆混同于展览会、研讨会、报告会,“如果能从书刊、电视、光盘上得到所需的,人们就不会花钱去现场;如果只有灌输、传授而没有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这样的论坛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力。”

对于论坛的竞争力,从大师身上收获颇丰的麦肯特公司有另一番见解。其营销总监刘昆认为,论坛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把脉需求、不断创新,未来将会更趋向于深入的研讨和更详细的专题。他表示,大师固然重要,但也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据介绍,麦肯特之所以能够尝到论坛经济的甘美奶酪,更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先谋而后动,又有许多合作伙伴助力,整合营销传播做得比较到位。

梅德文指出,与国际同行相比,国内论坛在战略规划、形式创新、演讲层次、会务操作、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以享誉全球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例,它设有专职研究机构,从主题策划到内容设计都要经过严格论证,广泛采用互动交流的分组讨论、圆桌会议等形式,只有特别重要的人物才安排主题报告,对于参会者同样严格把关,在会务接待和现场控制上均有明确的专业化流程。有关资料表明,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商业周刊》论坛等近年来已瞄上中国市场,并从中切走了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份额。

“中国已经出现了像亚布力、博鳌这样水准较高的论坛,将来也一定能出现像达沃斯一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论坛。”梅德文对中国的论坛经济信心十足。



相关新闻



搜索新闻: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 © 2000-2003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