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不了解王安石变法,大规模公司变革就会显得准备不足(中)

不了解王安石变法,大规模公司变革就会显得准备不足(中)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9-20, 作者: 丁千城, 访问人数: 2315


  五、宋神宗很为难,终于陷入一个怪圈  

  王安石与司马光是两面大旗,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我们再看一看同期其他大臣对于变法的一些议论:  

  元老大臣富弼说:臣闻朝廷内外的事,渐有变更,这一定是由于小人向陛下进献邪说。大抵小人只喜欢动作生事,以便在其中有所企图。如果朝廷保持平静,那么凡事都有常法,小人能指望什么呢?希望陛下深入考察这种情况,不要让自己后悔!

  宋神宗神色变得庄重,说:今日得爱卿十分正确的议论,可谓金玉之言。

  我们不能光看一个人是不是反对变法,而更应该分析他为什么反对变法。同样,我们也不能光看一个人是不是赞成变法,而更应该分析他为什么赞成变法。

  富弼是反对变法的,而且非常坚决,以至于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说:“枭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王雱非常聪明有才,《宋史》上说他“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而且更重要的是“安石更张政事,雱实导之。”也就是说在变法的问题上,王雱对他老爹王安石多所引导。王雱最佩服的人是商鞅,“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是个狠角色。可惜死的早,只活了33岁。王安石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改革的志气也消磨了不少。

  富弼反对变法的原因跟司马光很相似,最怕小人由此“动作生事”。小人一般唯恐天下不乱,也唯恐天下不变,只要一乱,一变,就可以从“不作为”转而“乱作为”。富弼也是人事问题上的悲观论者。苏轼的弟弟苏辙上奏疏说: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

  一是冗官(多余无事的官员)

  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士兵)

  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这是北宋有名的“三冗”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苏澈首先提出来的,上述司马光对“国用不足”的分析也完全是同一个意思。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比苏轼大30岁)早就说过: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这个话说得很严重。虽然朝廷感觉钱很不够用,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已经被收括的精疲力尽了;国家军队虽然很少打胜仗,但是不打仗的时候却骄横不可一世(所谓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制度也越变越坏,越来越复杂,因循苟且成为一时之风气。最后欧阳修下了一个结论“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又是大历史学家。一部《二十四史》,跟欧阳修有关的就有二部,一是《新唐书》、一是《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的个人专著。

  欧阳修认为北宋当时的朝局“不异五代之时”,而“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 五代十国是中国From EMKT.com.cn历史上大动乱、小分裂的时代,皇帝多如牛毛,忽起忽灭,政局一直处在“习惯性流产”的漩涡之中。总共50年时间,却有5个朝代,13个皇帝,8个姓。

  为了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冗兵”问题,可以看几个数据:

  约在王安石变法前20年,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4),当时北宋帝国有军队118万人。每年巨额军费开支占国家收入项目的比例分别为:  

  ¢ 钱:30%

  ¢ 绢帛:102%

  ¢ 粮:80%

  ¢ 草:80%

  

  按照现在的说法,北宋为了与辽帝国、西夏帝国抗衡,已经深隐军备竞赛的泥淖。军费开支使帝国财政不堪重负,这是宋神宗迫切变法的现实原因。这还仅仅是“冗兵”一项,再加上“冗官”、“冗费”,北宋帝国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再看苏轼,明确反对变法。他给宋神宗上了一道奏疏,其中说: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责求实际)。……

  至于人才,则有一定的天份,把他们放到政事上,有没有才干自然就显现出来。现在进士日夜研究经传子史,贯通驰骋,可称渊博,至于面对实际政事,何曾用上一二!……  

  苏轼的意思,变法不变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如何选拔、任用人才。如果“人”的问题解决了,国家财政问题自然就能扭转,不仅财政问题,其它一切问题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苏轼的提法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把经济改革的问题转化为人力资源问题,这一点他跟司马光、富弼比较一致,但根本的差异在于苏轼对人的问题“乐观”,他相信“人”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而司马光、富弼对人的问题“悲观”,司马光认为借变法之机“吏缘为奸”、富弼认为借变法之机“小人生事”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方面的力量很大,大到足以让变法完全失败的程度。

  苏轼的奏书打动了宋神宗。  

  宋神宗当天召见苏轼,对他说:现在政令得失在什么地方?即使是朕的过失,也可以指出。

  苏轼说:陛下求治天下太急,听人献言太广,进用人员太快。

  宋神宗吃惊地说:爱卿这三句话,朕一定仔细思考。  

  苏轼虽然说了三条意见,实际上只是一条:求治太急。“听人献言太广、进用人员太快”都是“求治太急”的表现形式。

  有许多大臣批评宋神宗“求治太急”。司马光是一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也是一个。范纯仁针对宋神宗急于求得天下大治,多次接见疏远小臣咨询朝政的情况,进言说:“小人之言,听之若可采,行之必有累,盖知小忘大,贪近昧远。愿加深察!”

  “求治太急”是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宋神宗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尺度内处理变法的问题。在自然界,时间的规定性属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365天。就人来说,也有许多硬性的时间规律,比如十月怀胎;再比如人的寿命,大概没有超过150岁的,超过100岁也很难。古代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劳民伤财,现代人吃各种真真假假的保健品,但人的寿命还是有一个上限。就人事来说,也有各式各样的时间规定性,比如要写出一部《红楼梦》,别的不说,单就时间来看,恐怕没有十年,数十年不足以成事。如果有人说三个月就写出了一部《红楼梦》式的作品,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他。

  对北宋帝国来说,变法要在怎样的一个时间尺度内展开,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时间尺度的问题将在蝴蝶模型“战略决策”这一部分详细讨论,对蝴蝶模型来说,时间尺度的判定是制定战略决策的首要前提。)规划的时间越长,就可以越从容,比如前三年先行人事改革,后面再来搞经济改革;但时间长,变数也多,潜移默化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种内在机制与结构的精密把握,需要完整的、切实有效的变革策略,需要既考虑制度,又考虑人事,这都是高难动作。而且,对于人事改革,北宋帝国普遍没有信心,因为王安石变法前约20多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已经搞过,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富弼、韩琦都是改革派,现在,他们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成了所谓的保守派。

  目前看起来,宋神宗、王安石像是“速成派”,或者说是“激进派”。两个人工作勤奋,全力以赴,不知疲倦,雷厉风行。他们对变法的时间尺度似乎没有清晰的意识,而代之以糊涂、抽象的“越快越好”。

  宋神宗把咨询面扩大到了不适当的程度。按古代制度来说,必须是相当高级别的官员才能面见圣谕,但就像范纯仁所说的那样,疏远小臣现在也开始享受皇帝亲自接见的荣宠,也成了最高决策者的顾问和智囊。

  宋神宗之所以这样做,像是接受了儒家的教诲,儒家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向津津乐道。法家就不是这样,商鞅对秦孝公说“成大事者不谋与众”,“民不可虑始,而可乐成”。我相信,宋神宗之所以充分扩大咨询面,原因在于他心里没有底。普通的经验,假如你已经打定主意做某一件事,你是不会到处去东问西问的,因为你已经打定了主意,你没有疑问,所以也就不需要去问任何人。

  宋神宗越是扩大咨询面,越是听到更多不同的意见,就越是心里没有底,就越是要去咨询更多的人。宋神宗陷入了一个怪圈。弄到最后,王安石正式开始变法以后,不要说民间,就是帝国中枢的朝廷,根本就没能统一思想,而是改革派与守旧派,更糟糕的还有改革派内部也纷争不休。

  纷争的时间长了,必然的规律是方方面面开始堕落,堕落的标志就是从“理念之争”转向“人事之争”。一到“人事之争”这个层次,就把“君子”、“小人”的标签到处乱贴,渐至无所不为,最后让参战各方差不多全部堕落为真正的小人。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人最吃香呢?

  “变色龙”最吃香,宋徽宗(赵佶)的太师蔡京就是一条纯种变色龙。纯种变色龙不管变法不变法,也不管谁是谁非,这些问题对蔡京来说,都很幼稚,而且幼稚的可怕。蔡京只有一条原则:谁得势就依附谁。

  “纯种变色龙”蔡京与“艺术天才”宋徽宗的君臣相得,是一种可怕的政治组合。王安石变法后57年(1126年),北宋首都开封城破,宋徽宗成了金帝国的俘虏。那个时候,就不是“国用不足”的问题了,金兵围开封,城中粮荒,一只老鼠也价值数百钱。第二年,宋徽宗及其皇族及其后宫嫔妃共三千多人被金兵押往遥远的东北。

  蔡京不在这支倒霉的俘虏队伍中,他拚命向南逃,他的意思是想逃到海南岛去。幸亏那个时候还没有美国,不然,蔡京一定会乘国际航班逃到美国去。蔡京逃啊逃啊,终于没能逃到海南岛,半路上在长沙死掉了。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王安石变法:最洁净的标本 (2008-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千城)
*蝴蝶模型:通过中国历史研究组织成长战略 (2008-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千城)
*顶级人才的测评方法:《庄子》“九征” (2007-09-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千城)
*不了解王安石变法,大规模公司变革就会显得准备不足(上) (2007-09-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千城)
*不了解王安石变法,大规模公司变革就会显得准备不足(下) (2007-09-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千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7 05: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