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走出深度分销五大误区 在当下快消品行业的通路模式中,笔者以为深度分销是开发区域市场、提升区域市场最有效的市场策略和渠道方法。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企业和营销界一些人士对深度分销这种先进的渠道运作理念及方法,产生了认识上的困惑和怀疑,甚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走进了误区,没有很好地发挥深度分销的威力。 误区之一:深度分销是市场上的一种过渡性的营销模式,没有生命力。 这种观点基于两点认识:一是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零售业大鳄纷纷斥资抢滩登陆,超市、卖场发展迅猛;零售体系彻底摆脱了过去长久以来依赖批发体系的束缚,纷纷走上前台,争夺通路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终端为王的时代,深度分销很难起到作用。制造商徒叹奈何之余,只有改弦易辙成立大店部,直插终端,完成渠道的变革,建立以零售大店为核心的终端体系。二是认为深度分销在操作层面上面临很多问题,控制不好的话,一方面会造成人工费用的大幅度上升,致使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在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市场上进行深度分销,渠道上所能产生的销量及利润在大部分情况下难以支撑渠道本身维护和推广所需要的费用,最终会演变为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式的终端直销。 基于此,一些营销界人士认为深度分销是市场上的一种过渡性的营销模式,它是在现有通路结构上提升营销效率,不是一种新结构、新模式。随着新的零售业态形成规模后,这种通路结构模式要么转型,要么消亡。 其实,对于快消品而言,深度分销的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非通路上的匆匆过客。这种模式极大地克服了大规模制造与低效率分销之间的矛盾,充分地调动了通路各个成员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合力带来均衡,均衡促进发展,发展带来了收益。因而,许多企业比方说古井贡酒公司2002年仲春季节全面导入深度分销运作系统之后,对其渠道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市场建设卓有成效。 在实践过程中,深度分销必须要求通路扁平化,通路中只有分销商和终端商。分销商包括厂家按“1+1”(办事处+经销商)通路要求所选择的总经销商即一级分销商以及按“片区分销制”、“小区域独家代理制”的原则所划定的零售配送商即二级分销商。 深度分销操作系统的核心就是“盘中盘”,小盘里的网点由制造商和总经销商共同掌控,大盘里的网点由各个二级分销商布控。小盘是核心,大盘由小盘来驱动。大小盘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稳扎稳打,分阶段、有步骤地滚动执行。 优秀的深度分销模式就是要将分销链上制造商、一二级分销商、核心零售商变在分销利益共同体,去赢得整个市场竞争的优势。在快消品行业,宝洁已经赢得了战略先机,通过艰苦的磨合,催生了宝洁分销商的快速成长,在全国大部分区域市场完成了“宝洁分销商2005计划”的战略布局。 误区之二:深度分销等同于终端直销,直接向零售终端铺货。 随着零售业态的兴起,做终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商超、卖场、酒店的强压下,不做终端似乎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了。在这种竞争态势下,21世纪之初,在酒业刚刚兴起的深度分销模式,也给一些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了迷惑,走向了误区,把深度分销做成了终端直销,所有的终端铺货工作都由“我”一个人来干。其结果导致了市场交易成本、销售费用大幅度增长,人员组织结构庞大而芜杂,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监督能力达不到要求,市场动荡不安、销量起伏不定。 笔者以为,走出深度分销误区,改变当下“一窝蜂”似地直接由“我”做终端的传统做法,改变那种“全线出击,四面开花,御敌于国门之外,以碉堡对碉堡,以阵地对阵地”式的销售费用极大的终端直销的做法,就要把更多的精力、人力、财力来关注和管理分销过程和分销通路,全方位、全过程、全封闭地指导分销商、控制分销商对终端实施精耕细作工程。 社会分工就意味着社会进步,合理有序的社会分工必然促进网络生产力的提高。深度分销关键在于分销,也就是二级分销商帮你做终端,即如俗语所说的那样:“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事情由大家来做,在其所负责的小区域市场,按照厂家要求,做到五个分销到位—— 一是网点分销,根据其能力实力,控制多少终端网点,商超多少家、酒店多少家、便民店多少家,尽量挖掘其潜力,达到厂家所要求的网点分销目标。 二是品种分销,主销一个拳头产品,带动2-3个辅助性产品,尽可能要求每个分销商挖掘其所辖的每一个终端网点的陈列面,占据有利空间,凸显品牌整体效果。 三是人员分销,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规定每个分销商跑店理货人员所负责的终端网点数,每周的拜访频次;第二个层次规定总经销商即一级分销商的业务人员每周的拜访频次和拜访重点和终端巡查的内容。 四是推广费用的分销,要使整个通路高效地运转、有活力,关键做到通路利益的合理分配、通路推广费用合理地分销下去。 五是渠道信息的分销,也就是各个渠道之间存货信息、竞品信息、促销信息的共享。 总之,做好终端,是在深度分销理念下做好终端;掌控终端,是在优化客户关系价值链基础上掌控终端。厂商齐心协力,实施滚动式开发与培育市场,以致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