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土洋结盟守则 4A高层解读本土客户 本期参与讨论: 奥美广告事业总监陶雷 李奥贝纳北京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家强 灵狮广告业务群总监伏虎精信整合传播集团总裁陈一木丹 灵智大洋执行创意总监张文主 本期策划:杰雯李媛 文字采写:本报记者吴晓燕李琳陈海生 编者按: 本报1501期刊登《用4A的眼光经营本地客户》的文章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关于4A广告公司(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的成员公司)与本土客户的分分合合,已成为业内人士经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期我们专门对这个问题采访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4A广告公司高层,希望能为广告公司和广告主提供借鉴。 矛盾篇 边打架边合作,用这句话描述目前4A广告公司与本土客户的关系应该不为过。尽管近年来4A公司比较容易获得本土客户,但这部分客户从4A公司流失的比率也很高。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对国内客户的服务上,4A广告公司基本上没有利润,只能维持不亏局面。毛利润方面,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对4A的贡献比例大概是20:80。 而根据调查公司提供的资料,中国的广告市场目前正在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增长,预计这一增长率将一直持续到2008年,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却在萎缩。这将促使国际4A公司必须开拓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本地化客户和国际4A公司的合作充满着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得非常广泛,在市场策略的制定、广告公司的真正角色、广告传播的策略、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方面双方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国内企业不注重无形资产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对代理商的态度有问题,对价值认同有限,他们认为做广告的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差异。实际上他们放弃本土广告公司选择4A公司本身就意味着承认了4A的品质。另外,本土企业不在乎在媒介上花钱,但给代理商的服务费、制作费用却抠得很厉害。奥美广告事业总监陶雷说:“在我们行内有这样一个公式:E=C2×M,E代表效果,C代表创意,M代表媒介,从公式可以看出,应该在创意上花更多的钱,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果,但现在正好相反,企业会在媒介上花费很多钱。”
... ...(本文尚未结束)... ... 因各种原因,本站无法在此提供此文全文,请见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