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茅台是谁? 7 上页:质询茅台(1) 走向保守? 历史上的茅台是一个开放型的企业,1915年能去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就是一个例证。如果没有那时侯走出去的胆魄和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胸怀,哪有茅台今天的地位? 在那届博览会上,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和茅台被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酒。“茅台”二字从此闻名遐迩。不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看,茅台踏出的那一步,与其说给茅台带来了声誉,不如说带来了竞争对象的变化——从此后,茅台的竞争对手应是苏格兰威士忌和科涅克白兰地。遗憾的是,茅台的那一步以后怎么也没能再迈出去。什么原因?也许可以说是因为战争,也许可以说是因为政治动荡。但似乎又都是借口。 还有哪个世界性的品牌象茅台一样,眼光局限在一个地区、一块土地上,年出口量仅仅是150吨? 观念上走向保守给茅台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眼光死盯着国内市场和国内竞争对手;沉浸在“大行销”概念中难以自拔。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茅台和国内其它白酒(如五粮液)到底算不算真正的竞争对手呢?恐怕未必。酱香型白酒只占中国白酒产量的1%,而著名的酱香型白酒厂家只有两家,一家是茅台,另一家就是赤水河下游不远处的郎酒厂。去年年底郎酒厂推出了浓香型的“新郎酒”,意味着郎酒厂跟着消费者的口味特点实现了转变,也意味着中国真正的酱香型白酒厂商只剩下茅台一家了!如果茅台再两眼死盯着国内市场,是不是也打算步郎酒的后尘,抛弃传统的“酱香型”,而改走“浓香型”的道路呢?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茅台为国内市场惶惶的时候,五粮液正在积极进军国际市场,而且它在进军国际市场时还时不时地借用茅台这把“梯子”。而另一家没有多少名气的白酒厂商——广东玉冰烧早已先行一步,其出口量居全国白酒之冠(我国外贸部门每年包销万吨以上,畅销国际市场)。 稍稍抬起头来就不难看到,茅台在国内相对销售比例上的落后,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象现在这样作茧自缚下去,等到其它白酒品牌在国际上奠定了地位以后,“茅台”恐怕就要名存实亡了。 第 1 2 3 4 5 6 7 页 下页:质询茅台(3)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