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管理 > 整合GROW模型与ABCDE认知转换表:提升管理效能的三大对话实践

整合GROW模型与ABCDE认知转换表:提升管理效能的三大对话实践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25-09-17, 作者: 薛家海, 访问人数: 118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不仅需要关注任务执行和业绩达成,更需具备赋能团队、激发个体潜能的能力。下属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如项目压力、客户关系危机、职业倦怠等,这些情境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可能带来情绪困扰和认知局限。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干预,不仅会导致个人绩效下滑,还可能影响团队整体士气。  

  为此,我们引入两种经典的心理与管理工具——GROW模型与ABCDE认知转换表,并结合三个现实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详细展示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以实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高效能辅导对话。本文旨在为管理者提供一套清晰、实用、且人性化的沟通框架,全文将细致解析每一工具的应用步骤,并通过案例对比和要点总结,帮助读者掌握这一“组合拳”的精髓。  

  一、核心工具简介

  (一)GROW模型:结构化辅导与目标达成工具

  GROW模型是由约翰·惠特默(John Whitmore)等人开发的一种用于绩效辅导和对话沟通的结构化工具,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教练技术及个人发展等领域。该模型通过四个步骤,帮助被辅导者厘清现状、探索方案并付诸行动,尤其擅长将模糊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其四个步骤分别为:

  G(Goal)目标:明确本次对话希望达成的具体目标,或下属自身想要实现的工作目标。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目标的具体化、可衡量和可实现性,避免泛泛而谈。

  R(Reality)现状:全面、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已拥有的资源、存在的障碍、相关人员的态度以及过往已采取的措施。要求管理者以中立角度提问,帮助下属跳出主观臆断,认清事实。   

  O(Options)选择:共同 brainstorming 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行动路径。在此阶段,应鼓励下属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而不加评判,激发创造性思维,最后再一起评估各个方案的可行性与潜在效果。

  W(Will)意愿:引导下属从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承诺。明确“做什么、何时做、需要何种支持”,从而强化责任意识与执行力。

  GROW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下属,管理者仅作为引导者,通过提问促进思考,从而提升下属的自主性与担当能力。  

  (二)ABCDE认知转换表:情绪调节与认知重构工具

  ABCDE模型源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提出,用于帮助人们识别、挑战并改变那些导致负面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在管理场景中,当下属因挫折而产生过度焦虑、沮丧或自我怀疑时,该模型能有效帮助他们恢复理性、积极的心态。

  其核心环节包括:

  A(Adversity)困境:识别所遇到的负面事件或客观困境。要求具体描述事件,而非模糊的感受。 

  B(Belief)信念:分析自身对事件的解读和持有的信念(通常是不合理、绝对化或灾难化的)。 

  C(Consequence)后果:阐明上述信念所引发的情绪后果(如焦虑、愤怒)和行为后果(如逃避、拖延)。

  D(Disputation)辩驳:引导当事人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与挑战。可通过寻找反例、评估证据、进行多维归因等方式,松动其固有认知。

  E(Energization)激发:在驳斥旧信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加理性、积极的信念,从而激发新的情绪体验和行动意愿。

  ABCDE模型不否定困境的客观存在,而是通过改变人对困境的“解读方式”,减少内耗,为后续解决问题扫清心理障碍。  

  (三)组合使用逻辑:为何要“先ABCDE,后GROW”?

  许多管理对话失败,是因为管理者忽略了下属的情绪状态。当一个人被焦虑、挫败感或无力感笼罩时,其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会受到抑制,而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则会过度激活。此时,直接进入GROW模型的理性分析步骤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对方根本“听不进去”。  

  因此,最有效的流程是:

  1、先用ABCDE模型作为“情绪出口”:接纳情绪,共情倾听,通过D和E步骤帮助下属卸下心理包袱,从“情绪脑”切换回“理性脑”。

  2、再用GROW模型作为“行动路线图”:待情绪平复后,以结构化的问题引导下属聚焦解决方案,自己找到出路并做出承诺。

  这种组合确保了管理对话既富有同理心,又极具建设性。  

  二、综合应用案例解析

  以下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具体展示如何将两个模型无缝衔接地应用于管理实践。

  案例一:应对项目拖延引发的下属焦虑

  背景: 下属小李负责的项目进度已落后原计划一周。他近期显得焦虑不安,甚至出现逃避沟通的行为。

  对话过程:  

  第一步:ABCDE认知转换——化解自我否定,重建信心

  管理者: “小李,我看你这几天为XX项目的事挺焦虑的,能和我说说具体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引导说出A困境)

  小李: “(A)项目进度落后太多了,我感觉肯定赶不上最终截止日期了。(B)我觉得我搞砸了,能力不行,根本不适合负责这种项目。(C)现在我一想到这个项目就心烦意乱,不想打开电脑,怕看到更多坏消息。”

  管理者: “我理解你的压力。项目延期确实让人挫败。我们一起来客观分析一下你的这个想法。(D辩驳)这个项目延迟,是所有环节都因为你‘能力不行’而延迟的吗?比如,我记得之前客户需求反复变更了三次,这是不是占用了大量时间?另外,那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后来不也是你牵头解决的吗?这恰恰证明了你的技术能力和韧性啊。”

  小李: “嗯……您这么说也是。客户需求变更确实占了大部分时间,技术难题也解决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在项目规划上做得不够好。”

  管理者: “(E激发)所以,更全面、合理的看法应该是:‘项目延迟主要源于不可控的外部需求变更,而我成功解决了核心的技术难题,证明了我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关键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如何基于现状,重新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来追回进度。’ 你觉得呢?现在感觉是不是更清晰一些了?”

  小李: “好多了,谢谢经理。这么一分析,我感觉压力小了很多,知道该怎么面对了。”

  第二步:GROW模型——共商追赶计划,重拾掌控感

  G (目标): “那我们接下来对话的目标,就是共同制定一个能让项目重回正轨的可行计划,确保最终成功交付。你看可以吗?”

  R (现状): “好的。我们来盘一下现状:项目实际进度具体到哪个模块了?剩余的关键任务有哪些?我们目前还有哪些资源(人力、时间、预算)可用?最主要的瓶颈在哪里?”

  O (选择): “为了追回进度,我们能做哪些事?我们一起来头脑风暴,任何想法都可以先记下来。比如:1;申请抽调临时人力支援非核心模块? 2;和客户沟通,确认哪些功能可以简化或延期到下个版本? 3;调整任务优先级,集中攻坚关键路径? 4;团队周末申请加班赶工?……你觉得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W (意愿): “很好,列出了不少选项。在这些方案里,你认为哪两三项组合起来最可行、效率最高?接下来你具体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第一步做什么?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同步进度?”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9-29 05: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