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家电企业,急需从多元化经营抽身 7 上页:第 1 页 换个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家电产业产品严重同质化,大家已经陷入了模仿与追随的盲目发展阶段,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多元化的途径有两条:自己建生产线和采用OEM形式。自己建生产线意味着大量的固定投资和大量的技术引进,在目前家电市场状况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新产品的上市、新领域的扩展无不伴随着大量市场推广费用和营销费用,家电产业的规模经济和盈亏平衡点又是两道难迈的坎,胜算又有几何?市场不佳,撤兵又非易事。对于一些采用OEM形式进入的新军来说,OEM的厂家如果是知名企业则单个产品的价格自然不菲,留给新“东家”的利润也是寥寥,然而新军们巨额的市场费用又不得不投,其结果是“亏本赚吆喝”。如果选择的是小厂家OEM的产品,小厂家们的取材低劣、做工粗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长此以来必然影响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对于这些知名品牌来说,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与此相对应,近期海尔一系列在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动作,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先是海尔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与外资纽约人寿合资一间公司,还有一间保险代理公司和海尔财务公司。相反,海尔将自己主业的部分外包给其他公司。减少多元化的经营,扩展多元化的投资已经成为海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战略。 企业多元化投资,但不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家电行业已经微利的时代,对于一些主业已经不可能在产生几何级数的增长甚至盈利的状况下,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颇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的多元投资和对投资企业的控股但不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控股但不经营,退出机制灵活,既可以长线投资也可以短期变现。这对于大规模进军家电行业的相关产业来说,需要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说是其良好的规避风险之道。相比之下,海尔近期将其一些家电产业的外包似乎更证明了多元化投资而非多元化的经营。 我国家电企业中许多企业单业性集团公司没有成功的解决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最关键的是没有解决单个产业向多元产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金融产业,因为一个企业要推动自己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货币,金融产业刚好能满足这一条,所以金融业在企业的产业结构中非常能显示出积极的推动力量。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尔在WTO的机遇下选择了金融和保险产业,从而使海尔这样一个家电品牌在品牌不断深化的同时解决了其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原文发表于《中国经营报》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 yebingxi@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