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广告与营销的较量之一 7 上页:第 2 页 从海王金樽的广告看,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些细节。而且,广告的具体表达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1.功能诉求上,很不突出,饶了一个弯。 在广大普通消费者心中,解酒就是解酒,保肝护肝就是保肝护肝,两者是脱节的,前者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后者,但是你如果认真的告诉他,二者是非常紧密联系的,只有先保肝护肝,才能进一步解酒,他会赞同你的观点,接受起来,难度更大。 2.没有找准重点消费群和消费领袖。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金樽广告创意时所界定的目标人群。他们认为在市场启蒙阶段,目标人群不宜太分散,应将火力集中在最有效的那块市场,在北京、大连、广州、杭州四城市的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经常饮酒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因此,我们将金樽的目标人群聚焦在一个特定的人群:商务人士。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收入高,饮酒多,内心不想喝酒,但为了交际、应酬却不得不喝,经常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对金樽的需求是最迫切的,同时他们往往也是“意见领袖”,能有效影响周围人的消费行为。笔者不敢苟同经常喝酒的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是意见领袖。首先,经常喝酒与经常醉酒是两个概念,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酒喝多伤身,喝少对身体有益;每个人酒量的大小与其体质尤其是肝脏有关。其次,关于意见领袖,应该是那些经常喝酒,并且量又特别大的“酒桌英雄”。有一句酒桌上的名言:酒桌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酒量多少论英雄。商务人士由于自身素质与交际应酬的原因,一般他们会严格控制自己别喝醉保持清醒头脑,也不可能喝醉,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他们不愿意醉酒后失态出丑,可能偶尔会充当一次两次的英雄角色,也仅仅是特殊需要。很显然,很多商务人士是算不上的,并且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这类人物,因为逞一时之能而自己受罪不是他们的逻辑,再说这类人物大部分地位并不高,在社会中应该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阶层,不在同一阶层。经常醉酒的人,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才是醒酒解酒产品的重度消费群体,是消费领袖。 第三,城市选择有误差。尽管其选择的四个城市都很有代表性,但是,酒文化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并且,城市规模大小与饮酒风气就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社会文明相对较高,饮酒相对文明一些,让酒就很灵活不是非得把你灌醉不可;城市规模较小,社会文明相对较低,饮酒相对粗狂和豪放一些,甚至是粗俗,气氛较浓郁,让酒就很死劲,不把你灌醉不可,他会觉得没把你招待好,不醉不归,就是很真切的写照。醒酒、解酒产品在此类市场上的需求较大,尽管购买力远不如大城市。 所以,无论定位醒酒产品,还是定位保肝护肝的产品,都应该是大众化的产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