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划与广告 > 企划观点 > 中国的广告人还缺什么?

中国的广告人还缺什么?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02-22, 作者: 蔡良宽, 访问人数: 2687


7 上页:第 1 页

  后来,打出了“送礼”的广告也是策略成功上的成功。在没有好的创意时,还不如实实在在的缩短广告长度,增加播放频率,来提高广而告之的效果。由于中老年人较易于受失眠困扰,脑白金对一些人群确实有效,在获知长辈有这些问题存在时,选择这些显然比其它礼品更贴心多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的。在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的一期节目里,有一个遭受过重大创伤事件的男嘉宾,在场上表现得很不自信。被女嘉宾指出来后,他还坚称自己现在很自信了。心理专家让他大声喊出来“我现在很自信了”,但女嘉宾们依然没觉得。很多产品的形象不是直接说出来消费者就感觉得到的,如:尊贵、高尚、温馨、时尚、浪漫等,而是要通过意境来描绘,情景来衬托,让消费者用心能感受得到。别以为喝了洋酒,打了高尔夫球以后,就说明很有品味了。  

  因此,我们在做一个广告前,就要对产品的特性,产品的诉求点,消费者的习惯等方面,在做出了认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判断。做到能换位思考,能做到感同身受更佳。最终确定我们的广告“要说什么”和“要怎么说”。虽然“要说什么”,很大程度由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所决定,广告人只要干好“怎么说”就可以,但怎么说也决定了整个广告效果的成败。  

  前几天,我看了在网上看到几个案例。有一则广告的情景,在两个长相甜美的女生蹦蹦跳跳后,最后喊出广告词“一秒钟吃到奶香”。消费者在吃糖的时候是为了美味没错,广告画面也很有新鲜感,但仅广告词可以给予一点暗示,广告的情景并未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美味的享受,还是有些缺憾。依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低级是物质层面的需求,高级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做为一支重磅打造的广告,应该在精神层面多进行诱导。  

  另一个案例的整体产品策略的思路很不错,是由一个广告策划公司提的。用其它物质代替糖,使糖果中含糖量下降,来打消由于消费者由于吃糖带来的肥胖等问题顾虑。后来选择了用蜂蜜来代替砂糖。事实上,根据科学资料分析,蜂蜜的甜度是由果糖和葡萄糖构成,其热量未必见得比砂糖少多少,但成本上要比砂糖大得多。  

  现代广告之父奥格威曾说:广告人要学狗叫,叫得要比主人专业,他才会叫你看门。这句话多少有调侃的意味,但不无道理。做为一名职业化的广告人,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去学习消费心理学,去研究区域文化,去锻炼自身的想象力,去掌握新技术在广告创作中的应用方法。而不是创造一些的思想和理念,或者对一些已经形成的理论进行改装,并用它来代表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准。  

  反观我们的广告业,不禁想问:有多少表现形式是我们自己首次提出来的?我们真的了解消费者了吗?我们口头上挂着创意是生命,是否真的做到了呢?近几年来,抄袭事件时有耳闻,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的事情也不时地发生。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近代史。当我们国家沉浸于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挫败对手带来的快乐。西方人热衷于科学研究,并通过科技创新来取得优势。事实也证明了他们更有效,我们国家的修炼千年的三十六计,连最为上策的“走”都没实现,就在洋枪洋炮中灰飞烟灭了。中国的广告业是否能抵得住外国的冲击呢?  

  现在,中国的广告界已经不缺乏思想,不缺乏流派了。但多数的中国的广告人依然缺乏着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和一颗认真研究市场的谦卑的心。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liangkuan20@sin.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谈广告人为什么需要心理学的指导 (2012-01-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家永)
*广告人,缺的不是创意! (2011-03-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桂祥)
*告诉广告人:好的广告标题=好玩的广告标题 (2010-11-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邵珠富)
*广告人切不可盲人问日 (2005-05-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方玄冰)
*广告人的劣根 (2004-08-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改造广告人的学习 (2001-07-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亚俊)
*一个黄皮肤广告人的自白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六期,作者:郑新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3-28 0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