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如何打破“短命”饮料的宿命!

如何打破“短命”饮料的宿命!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10-18, 作者: 孙鹏杨江涛, 访问人数: 2321


7 上页:第 2 页

 

  如何长命百岁?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你的饮料品牌可以经得起重复消费,而不是让消费者尝一两次鲜之后,就永不再回头了。

  新品是一种诱惑,这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走极端,我们总刻意求新求变,使得自己的产品创意十足,光彩照人,岂不知这是一种危险的举措,因为你的产品越有特色,就越可能被消费者在尝试过一次后抛弃!

  “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如果你的产品是建立在产品力上的特色挖掘,你就要小心这种颇具特色的产品塑造,我曾经把其比方为“特色菜”,而把可乐这种特色不明显的产品比方做“家常菜”。不要以为你是家常菜,你就沾沾自喜,如果你真是开菜馆的,你的单次毛利率很高,你可以为你的“特色菜”而骄傲,可是当你所处的是饮料这个行业的时间,你就得为你自己是“特色菜”而羞耻了!

  因为你是饮料,你无法从单次购买里获得可观的利润,我们知道“特色菜”好吃,但我们吃的几率太小了,“家常菜”不好吃,但我们得天天吃“家常菜”。在我们的“概念抽屉”里,我们会无形地把可乐归为“家常菜”,而会把啤儿茶爽这样另类的产品归为“特色菜”,象啤儿茶爽这样的产品,一上市我们就会尝试一下,或者你会尝试2次,甚至3次,但你绝对不会一直喝下去,当我们尝试过啤儿茶爽后,我们再次在货架上看到它时,我们会说:“那个东西我尝过了!”,而回头继续买我们的可乐。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把“可乐”归类为“家常菜”经常买,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把啤儿茶爽归类为“特色菜”浅尝即止?

  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如果你把焦点放在产品上,你可能塑造出一个“特色菜”;如果你把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你可能做出一份“家常菜”。

  现代营销From EMKT.com.cn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出“向消费者看齐”,简单的道理最难懂!我们更多的理解是从消费者角度看产品,其实这样的解读仍然是把产品作为焦点,而忽视了消费者。或者这样的解读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是合理的。但放在今天已经OUT了!我们要彻底抛弃这种观点。而应该完完全全地把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暂且忘掉你的产品吧!

  在一个产品过剩的年代,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卖点,可是你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的话,你发现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咨询的混乱”,似乎每一种产品都挺好,如果“每种产品都挺好的话”,消费者如何做取舍呢?这自然就把焦点又落在消费者身上——那个更适合我。

  那个更适合我呢?消费者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判断,而我们知道,人对自己判断是最难的,所以商家就有义务帮消费者判断自己,无论是身份上、状态上、时空上、习惯上、感受上,都需要商家帮消费者下判断。

  你的产品要立根在消费者身上,例如:你的产品是鲜奶,你就不需要再说自己是什么了,你要说的是“早餐最适合”。因为消费者可以跨越你的奶品牌,但消费者无法跨越自己吃早餐的习惯。当你的品牌与早餐建立起牢牢的关系后,你的品牌就不会被消费者尝过一次两次后忘掉了,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是迟早会死的,而品牌是不会死的,因为品牌是扎根在消费者身上,当你不再诉求自己的产品是什么,而把品牌扎根在消费者身上时,你的饮料自然也就长命百岁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品牌扎根在消费者身上,而不是说自己是什么。那么通常这些知名品牌都怎么做呢?

  我们认为就目前来说主要有两类做法,这两类做法都是消费者无法跨越的。就像我们天天吃的“家常菜”,你避不开的。

  一类是语言派的,一类是时机派的。

  语言派的代表人物是:可口可乐——爽;雪碧——凉;这些品牌的精髓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可乐不再说自己是什么东西了,雪碧也没必要说自己是什么,它们都围绕消费者感受来描述自己的品牌,你可以不要可乐,但你不会不要“爽”,你可以不要雪碧,但炎炎夏日里你不会不想要“凉”。当可乐与雪碧把自己的品牌建构在一个词上时,注定了要永生。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学的秘密:人的思维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只要你一思维,你就甩不开这些品牌。天很热,你很渴,你的大脑里就浮现出“凉爽”这类词,往下的解决之道不言自明了。同时我们经常想到这个词,购买频率也随之提升。这也就解决了购买频率的问题。让一个小品类变成一个大品类。

  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有限的资源是最珍贵的,比较一下你就知道,语言词汇是有限的,产品是无限的,凉爽这样的词,你很难找到第二个第三个,而市场上的产品倒是多如过江之鲫。

  聪明的商家,赶快去抢占这些资源有限的词汇吧!别再陷进产品的迷幻中了!

  时机派的代表人物是:红牛——困了,累了!王老吉——怕上火。这些品牌没有描述自己的品牌体验是什么,而是描述了一个时机,这类就是典型的把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不知道哪个产品更好,当商家帮消费者判断好自己的某种状态后,而消费者明确地判断了自己的状态后,当然知道哪个产品更适合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是这类的产品的写照。当然了,这类品牌也是消费者无法摆脱的“家常菜”,因为人无法摆脱这些“时机”和“状态”,因为你总有困了累了的时候,你总会怕上火的,你跨越不过去。而这些品牌是跟这些“时机”牢牢建立关系的,你只要进入这种状态或者时机,你就无法跨越这些品牌。王老吉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下火”就是“特色菜”,因为这种功能性,注定了你不常吃它,也就影响了你的使用频率。而多了一个“怕”字,就一下子变成“家常菜”了,试问你何时不怕上火?特别是你在吃东西的时候。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哪些饮料品牌能长命,哪些饮料品牌注定是要短命的。

  15种营养素,能让产品持续买下去吗?

  5个半柠檬的VC,能让产品持续下去吗?

  老实说,这些产品都做得相当成功,但他们却存在短命的基因。它们的立身之本都在产品身上,而不在消费者身上,所以迟早有一天,它们都会退役的。

  买产品,就是买特色,而买特色,就注定逃脱不了“特色菜”的悲哀!

  而无论“语言”也好,“时机”也好,我们知道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你要第一时间去抢注了,谁跑得最快,谁就占据了这些最有价值的有限资源。别在顾影自怜地迷恋自己的产品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560412005,电子邮件: sunpenggz@12.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破解即饮型饮料销售的渠道“死穴” (2010-10-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庆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5 05: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