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借力世博,茶叶营销十“大”要素

借力世博,茶叶营销十“大”要素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6-21, 作者: 谢付亮, 访问人数: 3429


7 上页:第 1 页

  要素五:大处着眼

  世博会是世界大事,“借力世博”本身就是大处着眼,借助了世界大势。但是,大处着眼并没有这么简单。简单地说,大处着眼就是,从大的方面观察,在大处落墨,寻求大的突破和发展。

  茶叶品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则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大处着眼。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浅层次而言,世博十大名茶本身就已经是大处着眼;深层次而言,大处着眼,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其一,茶叶品牌的系列卖点,也要大处着眼,从消费者的健康饮食出发,提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差异化特征。例如,安溪铁观音集团“凤山”牌铁观音作为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精心推出六款世博会产品。

  其二,茶叶品牌的系列传播和推广活动要大处着眼,最好能够站在世界茶叶或饮料的高度,至少也要站在中国茶叶或饮料的高度。

  例如,2010年4月25日,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茶叶有限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组成了世博中国茶叶联合体,这一举措将各自极具优势的花茶、绿茶、乌龙、普洱四个茶系的近一百款产品盛装展现在世人面前,有助于推广华夏茶文化,奉献优质服务,实现“世博好茶,世界共享”,可谓是大处着眼的创新之举。

  再如,白茶世界网www.baich.org报道,世外茗源安吉白茶推出了“凭‘世博门票’,品‘世外茗源’”的“惊‘世’有‘礼’”活动,消费者凭借世博门票,不仅能够在指定销售点免费领取世外茗源“惊世经典”系列茶包,而且能够在指定销售点以特惠价格购买世外茗源系列产品。此举巧妙地将世外茗源和上海世博捆在了一起,既有助于提高终端销售,又有助于提升茶企品牌形象。

  其三,茶叶品牌在渠道建设上也需要大处着眼,积极与实力雄厚、品牌强势、辐射力强的渠道商合作。上文提及的“世博中国茶叶联合体”也可以称之为一次茶叶渠道的整合和创新。

  要素六:大张声势

  谋子不如谋势,茶叶营销“势”在必行。一旦茶叶品牌和世博攀上了亲戚,借了世博的“名”和“势”,就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品牌和世博的“亲缘关系”,尤其是要让与茶叶品牌休戚相关的目标群体知道,让世博之“名”顺顺利利地转化为现实之“利”。

  换言之,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要在世博之“势”的基础上,把握其他富有价值的趋势,搭乘热点事件,千方百计,大张声势,借助各类有价值的媒体,推动茶叶品牌相关信息铺天盖地地传播开去,让世界各地、角角落落的目标受众,反复体验到世博的权威性、国际性和公正性,从而形成对茶叶品牌的独特深刻印象,促成各种状态的茶叶产品销售。

  要素七:大吵大闹

  有“争吵”,就有“关注”,这是人性使然。茶叶品牌做好营销,尤其是做好低成本营销,最佳捷径就是精通“吵架”。

  借力世博同样如此,如果茶叶品牌能够制造出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将世博元素置入其中,打入消费者的心智中,那么,茶叶营销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换言之,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借力世博的茶叶品牌,要懂得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提供一些有争议性和预见性的话题,调动行业内外的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为某些事件“大吵大闹”,茶叶品牌从中获得高频次、高效率的传播。

  当然,必须指出,这里的“大吵大闹”是可以预见、可以引导的,更是严格遵循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而且,争论各方并无严重的分歧,只是看上去“毫无秩序”,看上去“面红耳赤”,实质上都是为了中国茶叶行业的未来,或者都是为了消费者的种种利益。例如,据白茶世界网www.baich.org报道,安吉白茶行业领导世外茗源引发的“白茶娶妃”事件,争议很大,但主要目的都是传播健康理念,推广安吉白茶及其他中国茶叶,推动中国茶叶全面复兴。

  要素八:大街小巷

  茶叶营销必须全力做好“二流”工作,亦即:“产品流”和“信息流”。“产品流”是将产品实物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信息流”则将品牌信息送达消费者的脑中,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完美配合,协调完成。

  由此可见,如果借力世博只是在名气上有突破,但是没有相应的渠道作支撑,消费者难以买到你的产品,那么,茶叶营销一定会失败!

  换言之,借力世博的茶叶品牌,必须努力让你的产品走进“大街小巷”,方便消费者购买。当然,这里的“大街小巷”只是一种比喻,提醒茶叶品牌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便捷的购买方式,并非真的要求茶叶品牌在大大小小的街道胡同中,都去设立实实在在的销售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据2009年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2009年11月9日,淘宝网单日交易额创历史地达到6.26亿元人民币,即当天在淘宝网上每分钟完成43.47万元的交易。

  这是二十年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却成了现实,因为,今天是互联网时代,网购作为一种新的便捷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渠道的时空限制,渗透进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心中。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只要茶叶品牌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一定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货通天下”的梦想。

  这一点,茶叶品牌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尤其是那些正在借力世博的茶叶品牌,则更需要系统地开展网络营销,以实现产品“大街小巷”均能便捷购买的目的,同时亦有可能创造销售额火速飙升的营销神话。

  要素九:大破大立

  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这就是“大破大立”。

  中国茶文化有千年之久,底蕴深厚,但也日益泛滥,不少茶叶企业在塑造品牌时,未能把握品牌实质,形式大过内容,例如,有的茶叶包装过度精美,甚至有让人“买椟还珠”的想法。

  可见,对于茶叶界盛行的“文化营销”,我们必须“大破大立”。由此,2009年,远卓品牌策划机构在茶叶营销实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盲营销”策略。借力世博的茶叶品牌都是渴望做大做强的品牌,尤其要重视“文盲营销”。

  “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不难理解,“文盲营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化,但不是完全拒绝文化,中国茶叶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拒绝文化来谈“文盲营销”,“文盲营销”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彻底拒绝“文化营销”的茶叶品牌不会成功。茶叶品牌必须充分把握“文盲营销”的实质,而不能陷入营销的形式主义。

  例如,世博游客以观光为主,而不是购物,世博茶包装应体现“小巧”、“好拿”,所以,方便携带的小包装茶叶,应作为世博茶叶的主打产品。事实亦是如此,如媒体报道称,目前100元——400元一份的小包装茶比较好卖,比如,福建天毫茶叶公司380元/款的条状白琳工夫茶,已经销售一空。

  实质上,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这种简化包装和茶叶产品,辅以终端销售环境,不仅可以彰显茶文化,而且直奔了“茶叶”主题,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成功演绎了世博会上的“文盲营销”,值得众多茶叶品牌在借力世博的过程中认真借鉴。

  要素十:大义灭亲

  茶叶营销,是一项涉及区域茶叶产业或茶叶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在茶叶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上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用“钞票”为茶叶品牌“投票”。在茶叶品牌借力世博带动营销的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必定在所难免。

  所以,对于那些与当前茶叶品牌不合拍的思维方式、经营策略、管理方法及具体产品,茶叶品牌决策者应该有“大义灭亲”的精神,果断地将之革新、完善或放弃,不能让之阻碍茶叶品牌的提升,也不能让之阻挡茶叶营销的升级。

  更为关键的是,茶叶品牌建设是一项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创造性工作,“人”的作用最为关键。甚至可以说,品牌最终是靠人,与之匹配的人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茶叶品牌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借力世博搞营销,必须有与品牌匹配的经营团队,包括相应的营销团队。

  对于那些观念落伍、跟不上品牌步伐的企业人员,茶叶品牌决策者必须确立“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用人原则,及时予以更换。但必须注意,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决策者务必要肯定其曾经做出的贡献,并给予其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安抚和帮助。

1 2





关于作者:
谢付亮 谢付亮: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近20年品牌运作经验,观点、论著和案例被包括人民网、新华网、CCTV、凤凰卫视、《环球时报》、《联合日报》等在内的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等10余部著作。电话: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3.com。
查看谢付亮详细介绍  浏览谢付亮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茶叶营销,更需要“大材小用” (2013-07-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谢付亮)
*花多少钱才能提高茶叶销量? (2013-01-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谢付亮)
*2009茶叶营销的新思考之二:唤醒中国茶商 (2009-05-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立臣)
*2009茶叶营销的新思考 (2009-02-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立臣)
*中国茶叶营销存在的五大误区 (2006-04-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康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7 05: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