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EO的IPO思维 7 上页:第 1 页 如何借IPO实现企业腾飞? 那么,在成功实现IPO后,企业如何借力IPO实现腾飞?《经理人》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是:CEO们的思维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IPO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IPO似乎能使企业和企业家“一夜暴富”,但要知道“市值”仅仅是“市值”,是市场交易评估的计算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来讲是意义不大的,一个只盯着计分牌的球员是打不好球的。真正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IPO仅仅是一种获得资金的手段,绝不能把手段当目的,更不能把手段当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惟一途径。 慎重使用高成本资金。IPO所获得的资金成本高,而且流动性极强,因此,对这种资金的使用要慎之又慎。现在,有不少上市公司不知道如何使用从股市融来的钱,有的看中了某些行业的短期的暴利,比如一窝蜂似地去做房地产,而房地产又是投机性极强的行业,暴利的背后也存在着极高的风险。一旦在房地产行业被套,反而会把主营业务拖垮。如果在股市募集的资金没有好的回报,短短几年,企业的后续经营就无法支撑。 要能抵制资本市场的各种诱惑。任何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都是随着能力的支撑逐步上升的,但是中国证券市场相当不成熟,需要短期内的快速提高经营绩效,甚至还需要各种“概念”炒作推动股价变动以满足大部分短线投资者的投机的需求。希望企业家们都能问问自己:你到底是做企业是做投资、做投机?你是做资本炒家,还是借助IPO来做强自己的实业?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是能否抵制住资本市场各种不健康的诱惑的关键。 借助上市的力量,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一个优秀的董事会。很多上市公司融到了资金,但并没有真正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决策机构——董事会还是原来的人,请几个有名的经济学家充当摆设和“花瓶”。要学习韩国“三星”公司改善董事会的组建,提高决策水平,从而重塑“三星”辉煌。实际上,企业的董事会里应当有资深管理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并且是要有真正的重视自己的社会公信度的,对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是有帮助的人。企业要是善于借助上市的机会,积极利用外部股东的力量来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把社会公众股东的声音转变成促进企业成长的动力。 让企业的财务透明化,建立企业长远发展的平台。财务不透明,使企业与股东、社会之间缺乏沟通的平台,同时也无法保证企业的规范化和守法经营和长远的发展。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者为了向股东们展示当期的“优良业绩”,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包装,譬如亏在暗处、不核消坏账、不处理积压存货……导致两三年后企业资产质量严重下降。要知道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 借助上市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推动管理上台阶。要利用上市带来的品牌效应,整合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并吸引一流的管理者加盟,迅速强化人才队伍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 要学会管理公众公司。一个公众公司,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要能够接受别人对你的指责,别人对你的审计,也要学会披露信息,积极有效地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力求公开、公正、公平。 IPO后,CEO还要学会利用企业化的力量。一人独大,在中国企业界尤其是民营企业非常普遍,但IPO后的企业已经是一家公众公司,它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也不可能由一个人说了算!通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化程度,降低投资的盲目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 衷心地希望所有在证券市场成功IPO的企业,都能在资本的助力下,插上腾飞的翅膀,获得业绩与管理的双重提升,让企业真正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原载:《经理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jinjin.zhu@tb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