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战略 7 上页:第 1 页 三、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瓶颈 从现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电动自行车的持续高速发展: 1、电动自行车在各地的发展面临政策风险。 虽然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可以作为非机动车上路行驶。但各地政府仍旧有不同看法,2006年11月广州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就是最近的实例,说明电动自行车在各地的发展还面临着政策风险。 2、电动自行车质量管理存在缺陷,电动自行车质量参差不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划定: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范畴。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不小于25公里。” 但生产厂家真正严格按照《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标准》生产的比例不高,据市场抽样调查,2006年总产量总达标的只占50%。 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问题为部分自行车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刹车系统和制动性能达不到安全标准;车架或前叉组合件振动强度差,容易发生车架断裂;电机、电池使用寿命短。许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打开市场,但不是通过管理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控制成本来实现价格的下降,而只是降低配置、采用低价原材料和配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导致电动自行车的用户投诉量不断增长。 面对这样的市场,由谁来管理,由谁来执行相关的处罚?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企业被迫关门,30%以上的产品被封杀。如果没有权威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管理,电动自行车将自毁前程,无法健康持续发展。 4、对电动自行车的升级或延伸产品政策空缺 在如今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上,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已经“升级换代”,变成了“电动摩托车”,整车重量甚至超过了60公斤,每小时速度超过40公里。 对于这种电动自行车的升级产品,年轻消费者和广大农村用户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国内市场实际销售量在500万辆以上。而管理部门却遇见了“政策空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部门认为这种“电动摩托车”已经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不应由他们管理;而机动车管理部门认为“电动摩托车”仍旧是一种电动自行车,当然不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电动摩托车”成为了一种谁都不管的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甚至没有企业标准,质量和安全怎么保证?维修和售后服务由谁负责?从对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考虑,如果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专门针对“电动摩托车”下达“封杀令”和道道“禁牌”,也不无道理。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个产品,必然要发展、要“升级换代”,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变成“轻型电动车”或“电动摩托车”,市场的需求没有错,企业的生产也没有错,错在我们的政府和管理部门落后于市场,不能及时应对。如果有了规范而严格的标准,有了完善的管理办法,不要说“电动摩托车”,就是电动汽车、电动火车也可以上路行驶。 5、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电动车市场集中了2000多个整车厂家、数百个品牌、上千种型号。如此众多的厂家(品牌)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相继涌入,造成了目前电动车市场拥挤不堪、良莠不齐的局面。年销售量30万辆以上的大型电动自行车企业不到5个,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售后服务的长远效应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电动自行车销售非常火爆的江苏苏州、浙江杭州,2006年都曾经出现过倒闭几十家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导致消费者无处修车的尴尬局面。 6、电力供应紧张,钢材、塑料、橡胶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电力缺口达2000万千瓦以上,华东、华南、华北是缺口严重地区,而我国电动自行车主要产区正是这些地区,7-8月,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因长时间停电电动自行车无法充电的情况。权威部门预示,钢材高价位还将持续4年以上,橡胶、塑料、铜材也将在相当一段时间维持较高价格水平;从全国其它强势行业分析,汽车年增长45%,发电机增长148%,冶炼设备增长67%,这些强势行业的用材必将挤占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用材,这些都构成制约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7、现有电动自行车技术含量不高,亟需突破技术屏障。 由于多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和核心技术,现有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太低,在浙江和江苏,有的小型电动自行车企业就是几把螺丝刀、几个临时工的装配厂,从电动自行车配件市场买来各种配件,组装后推向市场,赚一笔钱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期望还在不断提升,希望电动自行车更轻便、行驶里程更远、电池的容量更大,电动自行车的还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