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战略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战略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12-28, 作者: 郭力文, 访问人数: 3312


7 上页:第 1 页

  三、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瓶颈   

  从现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电动自行车的持续高速发展:

  1、电动自行车在各地的发展面临政策风险。

  虽然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可以作为非机动车上路行驶。但各地政府仍旧有不同看法,2006年11月广州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就是最近的实例,说明电动自行车在各地的发展还面临着政策风险。

  2、电动自行车质量管理存在缺陷,电动自行车质量参差不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划定: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范畴。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不小于25公里。”

  但生产厂家真正严格按照《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标准》生产的比例不高,据市场抽样调查,2006年总产量总达标的只占50%。

  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问题为部分自行车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刹车系统和制动性能达不到安全标准;车架或前叉组合件振动强度差,容易发生车架断裂;电机、电池使用寿命短。许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打开市场,但不是通过管理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控制成本来实现价格的下降,而只是降低配置、采用低价原材料和配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导致电动自行车的用户投诉量不断增长。

  面对这样的市场,由谁来管理,由谁来执行相关的处罚?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企业被迫关门,30%以上的产品被封杀。如果没有权威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管理,电动自行车将自毁前程,无法健康持续发展。

  4、对电动自行车的升级或延伸产品政策空缺

  在如今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上,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已经“升级换代”,变成了“电动摩托车”,整车重量甚至超过了60公斤,每小时速度超过40公里。

  对于这种电动自行车的升级产品,年轻消费者和广大农村用户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国内市场实际销售量在500万辆以上。而管理部门却遇见了“政策空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部门认为这种“电动摩托车”已经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不应由他们管理;而机动车管理部门认为“电动摩托车”仍旧是一种电动自行车,当然不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电动摩托车”成为了一种谁都不管的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甚至没有企业标准,质量和安全怎么保证?维修和售后服务由谁负责?从对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考虑,如果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专门针对“电动摩托车”下达“封杀令”和道道“禁牌”,也不无道理。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个产品,必然要发展、要“升级换代”,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变成“轻型电动车”或“电动摩托车”,市场的需求没有错,企业的生产也没有错,错在我们的政府和管理部门落后于市场,不能及时应对。如果有了规范而严格的标准,有了完善的管理办法,不要说“电动摩托车”,就是电动汽车、电动火车也可以上路行驶。

  5、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电动车市场集中了2000多个整车厂家、数百个品牌、上千种型号。如此众多的厂家(品牌)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相继涌入,造成了目前电动车市场拥挤不堪、良莠不齐的局面。年销售量30万辆以上的大型电动自行车企业不到5个,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售后服务的长远效应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电动自行车销售非常火爆的江苏苏州、浙江杭州,2006年都曾经出现过倒闭几十家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导致消费者无处修车的尴尬局面。

  6、电力供应紧张,钢材、塑料、橡胶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电力缺口达2000万千瓦以上,华东、华南、华北是缺口严重地区,而我国电动自行车主要产区正是这些地区,7-8月,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因长时间停电电动自行车无法充电的情况。权威部门预示,钢材高价位还将持续4年以上,橡胶、塑料、铜材也将在相当一段时间维持较高价格水平;从全国其它强势行业分析,汽车年增长45%,发电机增长148%,冶炼设备增长67%,这些强势行业的用材必将挤占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用材,这些都构成制约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7、现有电动自行车技术含量不高,亟需突破技术屏障。

  由于多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和核心技术,现有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太低,在浙江和江苏,有的小型电动自行车企业就是几把螺丝刀、几个临时工的装配厂,从电动自行车配件市场买来各种配件,组装后推向市场,赚一笔钱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期望还在不断提升,希望电动自行车更轻便、行驶里程更远、电池的容量更大,电动自行车的还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2012年突破浅谈 (2012-02-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斌)
*产品形态创意在提升电动自行车竞争的策略研究 (2009-12-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颜涛)
*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商业价值与竞争策略 (2009-1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颜涛)
*电动自行车明星优势与软肋之新日篇(上) (2008-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艳彦)
*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战略 (2007-08-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力文)
*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如何做好区域市场? (2007-06-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一彤)
*电动自行车:把希望撒在哪片田野上? (2004-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为电动自行车拓展市场支招——强强联手,协作共赢 (2002-07-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焦玉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8 0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