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小型民营企业"人财浪费"系列现象剖析 7 上页:第 1 页 浪费三:花钱搞“文山会海”做形式 2004年,我们为广东的一家饮料做咨询,认识这家企业的营销总监张生,我向张总监请教之前是如何搞管理的?他给我看了一套管理报表(200多种)和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涉及采购、生产、分销、营销、财务、人事、杂项等方方面面。哇!采购管理表格有20种,订购管理表格有13种,供应管理表格有12种……有这必要吗?就内部报告,成本计算报告,数据报表而言,我们认为至少有80%是不必要的,都在浪费金钱,因为其中大多数是决策人从来就不看的。决策人不看,那做出来有什么用?当然,你需要做一些报表交给税务部和社会保障部门。 我们发现,这公司老板除了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销售类报表以外,不会去看其它报表。推行这么多报表,主管们就得一天到晚看报表,员工们就要一天到晚写报表。这公司连清洁工阿姨每月也要填写10份报表!至于业务员,每天都要写六份报表,如什么日报表,销量报表,工作日志等等,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些业务员因埋头填写报表,忙的连接听客户的电话或接待来访客户都有点不耐烦。 “文山会海”耗费了企业太多的金钱和时间,这种形式要不得。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主管都不在意其公司的利润,他们在忙碌着与利润毫不相干的事情,他们把希望企业发展的大话挂在嘴上,把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量化管理搞成报表游戏。在他们忙碌的身影里,你会看到他们致力于改善与员工的关系,在办公时间内他们找人泡炮茶、抽抽烟、谈谈事,或者说是沟通,一说就是一小时、一上午、一整天,单独沟通不行,干脆来个开会沟通。作为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开会、发文件和填报表,而是要把有限的时间配置去做产生利润的工作。优秀的管理者善于把管理规则设置成权责利对等的等边三角形。不搞“文山会海”没完没了扯皮争辩。能说的事,就不要写条子;如果写条子管用,就不要开会;如果一小时的会议能解决的,就不要开四个小时;如果开一次会议能解决的,就不要开两次;如果开会能解决的,就不要建立方法、程序之类东西。所有的管理者只有实实在在去销售产品、去服务客户、去发现商机、去降低成本才能获得销量和利润。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你花钱请管理人员做事可以,但不要花钱请管理人员玩与利润不相干的做表游戏。 浪费四:花钱让“子女出家”苦修炼 2007年7月的某一天,江苏一家产值亿元的民营企业老板与我闲聊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话题。他说周边有很多私企老板,为了让子女日后接手经营管理自家企业,刻意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学习,或者把子女送到别的企业去锻炼、去吃苦。他说他不同意这种做法,既然决定将来要把企业交给子女来继承,那么为什么不早点安排女子在企业中做事,早让子女了解熟悉企业,他认为接班人只有对企业的全面熟悉了解,才有可能经营管理好企业!他问我对此两种观点有啥看法? 在历史上,曾经有辉煌的古罗马、古埃及帝国,也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如今古罗马、古埃及帝国的辉煌已经消失了,只有中国的江山社稷一代一代传下来,并保持着强盛统一的大国形象。在历史记载中,中国的皇帝要把江山传给太子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也没有把太子送到边关去锻炼,更没有把太子送到基层衙门去当小吏,这些太子继位后基本上都能把皇位坐的好好的。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历代皇帝并不完全是昏君,他们热爱自己的江山社稷,靠血缘、靠亲情才把江山一代代传承下来。同时,他们还善于用忠良之士、文武之才,镇守州郡、辅佐朝廷,给予这些外派的文武大臣以很大的信任和分权,让他们为国出力。 面对着华老板的询问,我的心里自然就联想到中国的皇家历史。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慎重改变家族化或家族制的格局。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有一块很大的管理成本就是“监督成本”。在关键的岗位上使用一些家族成员能降低监督成本,在某些决策上“凭直觉”“拍脑袋”“家长式指令”也能降低“机会成本”。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家族化、家族制企业的传承,与中国的封建王朝的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选定了接班人,那么让子女早点来管理自家企业这没有什么不好!在中国民营企业里,一些老板们不要过于授权,但也不要大权独揽,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应当把权力授给能力强并能着眼于利润的人。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让子女出国学习离家锻炼可以,但不要与培养接班人相提并论,看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世袭制,你就会明白那样做秀也许真得多此一举。 浪费五:花钱请“之乎者也”来管理 我们接触过一些民企管理人员,似乎人人都在谈管理,人人都在谈经营,人人都在谈营销,人人都在谈市场,人人都在谈品牌,人人都在谈竞争力,人人都在谈企业文化,人人都在谈资本运作等等,啥时髦就说啥。我们总是听他们谈规范化管理、谈程序化管理、谈ERP管理、谈ISO管理、谈第三方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管理、谈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我们总是听他们谈国外的徳鲁克、科特勒、韦尔奇、松下幸助,谈国内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TCL的李东生、蒙牛的牛根生等。偶尔还会有热心的“职业经理人”与我们谈世界500强,谈WTO,谈摩托罗拉,三星、丰田这些企业等等。 企业管理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大师也好,才人也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也正是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一些胡说、乱说、敢说、能说的人才敢搭台唱戏,聚众吆喝。我们认为企业管理不是靠说出来,也不是靠唱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如何做管理,只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实践,用直觉去捉摸。有效的管理存在于与经营目标一致的轨道上,要善于把管理的触角伸到那里去,把利润做出来。管理者整天忙乎“之乎者也、说学逗唱”对利润是没有贡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有用是金,无用是土”。那些把经营管理复杂化,天天说经营管理的人,也许是最不懂经营管理的人,因为他们说的是“显见的经营管理”或是“别人的经营管理”,而不是“向未知探索的经营管理”和“自我的经营管理”,更不是产生利润的经营管理。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青蛙看到蜈蚣用很多腿在爬行走路,好奇地问蜈蚣,说你走路的时候是先走哪条腿?蜈蚣被问愣住了、停住了,脚再也走不动了。蜈蚣拼命地想也不知道自己是哪条腿先走的?管理也是如此,它随着环境的变化时刻都在与时倶进,根本没有定式。有效的企业管理不需要按书里说的,按别人做的去做,若按书里说的和别人做的去做,一定做不好!道理很简单,想想看按海尔的管理做法能做出第二个海尔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请管理人员来企业工作,应该是每天踏踏实实做管理,而不是每天“之乎者也”说管理,更不要组合成“戏台班子”唱管理。 浪费六:花钱使“简事难办”还邀功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智力游戏:说有一个哑巴到杂货店里买一把剪刀,伸出右手的二个手指比划半天才使店员知道他要买剪刀。后面来了一个聋子,他想买一把锤子,想想聋子该怎么表达?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说聋子可以握紧拳头,锤锤打打地比划,店员一定会明白!其实哪有这么复杂,聋子又不是哑巴,直接说自己要一把锤子不就得了! 在一些民营企业里,管理人员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很复杂,做的很复杂。2004年,我们公司来了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分配到行政部工作,有一天,公司的复印纸用完了,我就交代这新来的行政助理去处理。一个小时后,我看到这行政助理扛着10捆复印纸满头大汗地走进办公室,边走边叫,哇,天太热了,真是辛苦呀!我看他那样子心里就纳闷,走过去问说这复印纸多少钱一捆,小伙子回答23元一捆。也许小伙子误以为副总来关心他,立马邀功似的对我说,我也没有雇车雇人送,是我自己扛回来的,真还有点重!现在我请假回去冲凉,离下班只有二小时就不再回公司了!在现场我不忍心说他,做这类的事情打几个电话,货比三家,多少钱一捆,让商家送货上门就可以了,还需要自己去扛吗?而且扛回来的复印纸还一捆贵3元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新来员工没经验,那来看看那些老员工,甚至是老主管也会经常把简单的事想的复杂,做的复杂。比如一个区域市场销量不好,总经理派老主管去做销售促进工作。老主管基本都是遵循着卖酒找酒店,找客户上批发市场的思路去调研,充分研究客户意见,竞争对手情况,渠道分销现状及促销、产品、价格等系列问题,然后制定出销售促进策略。可以想象,等到这些事情都做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是一个花钱的误区,花钱把简简单单的事情做成很难很难的事情,还向你邀功,这是管理上最忌讳的问题。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任何当你面临一个决策拿不定主意时,那么给你两秒钟时间去做决定,不要迟疑,马上决定,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无论你花再多的时间,或做大量的研究,结果往往是相同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