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突破目标考核的六大误区 7 上页:第 1 页 目标并不是越全面越好 许多企业设计的目标众多,洋洋洒洒十多项,德勤能绩,工作习惯、劳动纪律、甚至五讲四美三热爱样样俱全,而且每部分都占一定的权重。这样的目标看似详尽,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表现,事实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一设十多个,数量太多,人员就没有工作重点;目标太多,人员也容易产生不重视的心态,反正一个目标仅占几分的权重,要不要无所谓,如果这样的目标是公司重点工作的话,就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标要突出关键性、向重点倾斜。现在经常采用的是关键业绩指标(KPI),通过对岗位关键成功要素、关键职责的产出分析,得出企业的KPI ,让人员抓核心和重点。当然,这样目标设计不能太多,一般来说三到五项就可以了,要保证目标能涵盖其80%的工作。同时,关键性目标要在整个目标中占绝对性的权重,这样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保证企业主要工作能顺利完成。 企业内能用规章制度来检查的工作,就不需要另设考核目标,如员工违规违纪行为、迟到早退等,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再考核就造成双重惩罚。另外,人员的违法行为等,有相关的国家机关来处理,也不需要企业另外考核了。 每天例行性的工作,简单性的工作也不需要设为目标,如打电话、打扫卫生、计划总结、例会等,这些工作是完成目标的必备或辅助过程,他们的工作结果可以在目标中得到体现,就不需要另外考核。在这里会碰到一个问题,没有考核的工作,人员就不做,该如何处理?这时我们可以增加能力态度考核、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或者是给主管一个临时性的权重等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 并非所有关键性工作都要列入目标 关键性工作,已经做的非常好,员工已经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根据企业情况不需要列入目标,不需要考核了。这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海尔不许在企业里面大小便的故事,当员工的职业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后,这样的规定就不合时宜了。同样的例子有很多,如企业的客户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员工每次都完成的很好,形成习惯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项指标的权重逐步减少直至取消。 关键性目标,目前还没有科学的积累,没有管理数据做支撑的,这时就要忍痛割爱,用其他指标来代替,等到基础好的时候再设为目标。如商品周转率在很多企业是一个比较重要指标,但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值,这时信息系统的上马及培训就可以列为企业此阶段的一个目标。 付出很大成本,管理代价很大的目标,也暂时不需要列入考核目标,因为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但往往很难调查或得出的数据不真实,这时我们就可以放弃这个指标,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标来代替,如客户投诉率,或单位客户销售增长率等指标。同样的指标还有培训投资回报率等此类指标,因为这类指标要测算,需要花费很大代价,得不偿失,这时就可以暂时不用或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许多企业的目标往往一年到头都没有变化,一幅老面孔,这样的目标往往会跟不上变化,目标考核成了走形式。目标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必须在目标中得到及时的体现。另外企业的侧重点是什么,未来有什么变化,这时都需要及时增减。不仅目标要及时调整,评估标准、目标权重也可以随时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重心。 如果企业这段时间的新产品销售额上不去,就可以把新产品销售列入考核指标;如果人员销售已经打开了一个局面,需要扩大战果,这时就可以调整标准,增加销售额;如果需要特别强调这项指标的重用性,这项指标的权重就要适当加大。如果下一阶段人员的市场调研报告不过关了,就可以加大这个目标的权重。客户服务有问题了,就需要把这项指标的标准或权重适当加大。 目标设计是非常灵活的,企业重点是什么,就可以考核什么;企业关注什么,就可以考核什么。目标就是标杆,就是指挥棒,往哪里指,人员就会往哪地方走。通过调整目标,就会调整人员的行为,促使人员朝企业希望的方向发展。 目标不是设计完成后就万事大吉 目标设计完成后一定要经过检查,这样才能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执行走样、不了了之、冲突打架甚至根本无法执行的情况。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目标有无相应资源支持,现实条件是否具备。许多企业喜欢定大目标,超前目标,动不动就冲击行业前三甲,结果是说起来激动人心,做起来无从下手,没有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和资源配置,从而导致目标执行的无疾而终。 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人员是否都理解,目标不清晰,人员理解有偏差,考核中就很容易争执不休。 目标是否上下贯通,上级主管的重点工作是否都在员工目标上有所体现,是否被列为部属的重点性工作?上下目标出现错位、不一致,就容易导致目标与结果之间出现偏差甚至南辕北辙。 目标是否左右协调,本部门的目标是否和别的部门目标相冲突,打架,如果存在这种情况,本部门目标虽然完成的很好,但是以牺牲其他部门目标完成作为代价的,这样即使完成了,从公司总体考虑也是不合格的。 因此,目标检查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必须经过慎重思考、上下级充分沟通、左右部门反复协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可执行,有价值的目标。 总之,目标设计作为企业考核的重心工作,要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目标观和科学的设计方法,这样设计的目标才能为考核服务,为人员成长服务,才能真正达成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载:《中外管理》 高强,任职中国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有多年的培训咨询和销售经验,曾为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过培训、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等工作,曾在《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科技智囊》、《中国经营报》等杂志报纸发表多篇研究心得文章。 Tel:13583114899(济南); yuzhou008@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