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4大流程帮助营销人顺利“过坎儿” 7 上页:第 1 页 第二部分:承——压力夹缝中的自我提升 第四讲:如何从枯燥的工作中寻求乐趣? 你每天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工作?是感到枯燥呢还是富有乐趣?该如何给自己谋划乐趣?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乐观自信? 这些问题都在直接考验着你每天的工作状态。正如我前文所言,如果一个5年营销经验的“老油条”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1年工作+4年重复”。那自然是除了能挣点钱以外,没有其他乐趣了。 然而,究竟是枯燥还是乐趣,其实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想,或者说你认识的境界究竟有多高。比如同样是做营销业务,一个懒惰的业务员可以理解成简单的打款提货或者压货催款;而一个勤奋的业务员则可以用高度的兴趣来洞察产品淡旺季的销售格局、促销形式差异、进销存的变化规律等等。这样不但自己从真正的实践中得到了理论上的提炼和拔高,还非常实用有效地把自己从各种渠道所学的营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试想,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其实就看一个人会不会寻求枯燥工作中伴随而来的乐趣了。 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有N多营销人实在无聊的时候用打牌、洗浴、喝酒、泡妞等方式打发时光,实在是荒废青春啊。所以,这就又引出了我的另一句经典结论:一个从业5年的营销人如果没有什么长进,那么基本上是该学的(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没学会,而不该学的(吃喝嫖赌等)都学会了。如果一个营销人连续作了5年而没有任何提升,那么他这辈子恐怕除了只适合做业务油子,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岗位了。 第五讲:时间管理与自我学习性: 前面说到从枯燥的工作中寻求乐趣,这里牵涉到营销人的两个基本素质要求。一个是时间的自我管理,一个是高度主动的自我学习性。 关于时间管理,我曾经在培训的时候讲过一个著名的“三八原则”:我们每个人在一天24小时中,差不多基本上都是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第三个8小时,则是你的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真正的成就则往往来自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内都在干什么。 现在我们不妨都非常冷静地扪心自问一下:你知道你每一天都在做什么吗?你的生命价值几何?你想如何通过时间管理来让它升值?反过来,只要是能够高效做好时间管理的人,大都是具有超强自我学习性的人。 另外,我还在培训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建立持续性的“学习内动力”与“自我成就感”的问题。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学习,外人是很难强迫的,这一点从小都是这样。有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到寒暑假就积极地给孩子报钢琴班、小提琴班等,但孩子去了之后却在度日如年般地敷衍,相反却是在打电子游戏的时候往往能够“无师自通”。这就是因为孩子能在电子游戏的拼杀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才激发出了他的学习内动力。请永远记住张会亭一句原创版的忠告:“真正的奋斗源动力来自于不断跃升的自我成就感。其他都是扯淡!” 第六讲:在被管理中学习管理 “他在很多方面不如我,我凭什么被他管理?” 这是很多人最初在基层营销岗位上面对自认为还不如自己的上司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的“逆反”式疑问。自己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挺强,但却总是没有被提拔和重用,相反,却又总是对自己现在的顶头上司感到不服气。这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悖论,我后来原创性地把它总结为:当今职场永远不缺怀才不遇的闲人。 因此,马上引出的话题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在被管理中学习管理?这其实恰恰就是自己得以快速提升的最佳捷径。想想自己在做一名员工的时候,现在管理着自己的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自己都历历在目,他的今天或许就是你的明天。他现在的管理手法中好的方面值得你学习借鉴,不好的则刚好引以为戒。这是多好的“实习”机会啊。我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销售管理的文章《真实案例:销售经理管理的十大忌语》(EMKT,2003-10-10),现在以高达2万多人次的点击率荣登“最热文章”之列。它其实就是我站在一个被管理者的角度上客观点评了一个分公司销售经理的管理弊病。从而使得我在以后自己管理团队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 因此,我在这里强烈呼吁,凡是有志于从事销售管理工作的营销人,最好在自己还是一名普通的被管理者的时候,就积极学习管理艺术,要为日后自己的管理工作做好铺垫啊。 第七讲:个人事务官方化 偷偷摸摸干不成大事。 这是“心无二用”的最直接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营销人往往沉迷于些许小利,而作出损人利己、吃里扒外的勾当,如在其他企业作兼职领双份工资、联合入股某个经销商然后里应外合弄虚作假、套取公司划拨的费用中饱私囊等等。这里且不论法律上该如何处置。即便是对营销工作本身,也往往荒废了很多。因为一个人的心思如果每天尽往这里“吃劲儿”,那么,其对真正的营销真谛便会越来越远离。 这其实就是每一个营销人必须面对的职业操守的“坎儿”。那么该如何坦然面对呢?我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事务官方化”的观点:找到个人与公司的共赢结合点,然后用透明的方式去实现双方共同的理想。这就像一个优秀的下属会选择“成人达己”,致力于将上司捧到更高然后自己得到提拔;而一个够黑的下属则往往会选择把上司搞倒,然后取而代之。如何巧妙获取老板的支持?其实,这同一件事情,就看你用阳光的途径还是用黑箱的手段,一切都看你的出手格调如何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