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烟雾弹下挤进垄断市场? 7 上页:第 1 页 东边日出西边雨 拖何大老板下水,广生左手打右手 进攻战役打响了,和氏商贸首先在东区启动,冷泉则是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1、 冷泉二十多个业务员扫街式铺货,最大限度的提升覆盖率。由于何氏商贸刚开始不会全力以赴,这些业务员在市场的先期开发中起到主导作用。 2、 由于大部分终端由于对A品牌不熟悉,现款现货很难执行,铺货受阻。于是冷泉决定赊销,当然为了避免以后被套牢,决定让何老板来跳这个坑———当冷泉承诺会承担跑单的损失后,何老板认为自己不会有损失,而且还能浑水摸鱼捞点补助,于是很爽快地答应对终端赊销。 3、 高额奖励业务员,而且不考核回款,只考核新店的开发量。该政策对何氏商贸的业务员同时有效。为此原本何氏商贸的端点也进去不少冷泉啤酒。 不计成本的铺货,肯定会有损失,不过,故意给何老板留了一个小尾巴也不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何老板拖下水。冷泉留给何老板的小尾巴还有:实行年返;在市场推广中采用的促销品是何老板经营的一种饮料,费用月结;进场费用也拖着。 当然这些都是冷泉和何老板的兄弟进行‘充分的沟通’(每销售出去一箱就给其提出1元钱作为‘招待费’),何老板并不清楚,但是费用是由何氏商贸进行垫支的,数额在逐步滚大。 意外的是,西区作为广生的核心市场,终端的忠诚度很高。冷泉的拉销活动往往得不到终端的配合,因此实际销量有限。 前两个星期广生集团一直没有动静。这令冷泉很着急。 因为,何氏商贸的出货情况虽然很好,产品却都是积压在终端,何老板迟早会明白事情真相,进而要求冷泉加大投入。但是,如果加大投入,势必会让冷泉市场开发的资源重心转移,自己反而会陷在东区;而如果不答应,将会惹怒何老板,以前的布置将会付之东流。 广生有的是时间,而冷泉却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冷泉暗中放出风来:‘做冷泉产品的幕后老板就是何氏商贸’。 信息传开后,广生马上变得很紧张。一旦冷泉利用何氏商贸站稳脚跟后,广生将付出不菲的代价。 于是,广生派出销售副总对何老板进行通牒。可何老板清楚,冷泉铺货、出货的速度很快,产品费用越来越多。而且其兄弟拍着胸脯说冷泉能够做起来,怎能说停就停呢!何老板最后以“这事和我没有关系”为由,把广生挡了回去。 广生开始行动了。它采取的还是以打促谈的老办法: 1、 快速反应小组要求东区的终端全部停售冷泉产品,对每个终端进行补偿;对坚决要卖冷泉的终端,则上架打击产品,与冷泉直接对抗。 2、 对重点终端增派促销人员,对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终端则加强巡视,业务员撕掉冷泉的宣传画,将冷泉的产品调整到货架、冰柜的最底端等,让消费者接触不到冷泉的产品。 东区市场在广生的全力阻挠下,开始迅速萎缩。何老板提高补助和加大投入。这时候冷泉表态说,何氏商贸要先让冷泉产品进入其网络全力推销,并放弃广生。何老板显然不干,但是等何老板把冷泉的销售帐目都拿来,一看才大惊失色,原来自己分明就是冷泉对付广生的一个弹头。 西区暗流涌动,主战场速战速决 鱼终于上钩了。这时冷泉气动力在西区的攻势。 冷泉在西区的铺货只是由几十个小经销商完成的,而且专门做商超,攻势很低调。这一举动成功的迷惑了广生,被看作是为缓解东区的压力的扰乱战术。 随后冷泉迅速发力,在西区采用了终端堵塞的铺货方式————如果在显眼处堆放堆头,终端将获重奖,比如,每堆放10箱每月送5箱,每堆放20箱每月送12箱,每堆放30箱送20箱,这种力度被认为“简直是疯了”。 终端在一个月以后才能拿到报酬,而且签订的有维持销售价格和摆放位置、时间的协议,违反了就什么得不到。一来避免扰乱终端价格混乱,二来保证了陈列效果。 冷泉在西区坚决不赊欠。但是,以冷泉的品牌度,要求终端现款现货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个市场上除了经销商的销售队伍,冷泉投入的市场开发队伍有六十多人,都是从总部招收的新进入人员,这批员工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可是有一点优势,那就是激情,来到合肥期望能够干上一番事业。于是冷泉充分利用了这种激情,进行分组划片,提高各个小组的竞争意识,极大调动起了业务员的积极性,终端一次不接受就两次、三次,有些终端甚至是上百次,把冷泉的品牌卖点、优势一遍一遍的说,把冷泉产品一波一波地推向中断经营者。 在终端经营者的脑海中,冷泉啤酒是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可是天天来推销的业务员有十多波,刚开始是厌烦,后来是无奈的接受,最后被热情所打动。冷泉硬是凭着业务员的两条腿,一张嘴把产品铺了下去。 铺货过后就要对市场进行拉动,冷泉在同时举行拉销活动。这是专门针对商超所设计的,用成套的展台和布景,利用一整套的宣传促销,免费品尝、比赛,最后可以根据商超里的电脑小票进行摸奖。不但影响了消费者,作了很好的广告宣传,而且现场就产生了购买,所销售出的产品都是属于商超所销售的产品,又可以给商超带来了人气和利润,商超对冷泉的认可和信心慢慢树立起来了。 就这样,西区的市场逐步做出来了。 尾声:何老板、冷泉和广生各退一步 面对诸多市场遗留问题,何老板痛苦不堪:仓库和市场渠道中积压的大量的冷泉产品,这可是自己真金白银给买来的;市场空瓶的回收也是个大问题,冷泉瓶子与广生的并不通用,假如冷泉不要,在自己市场中不可能不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退货和返利的问题也都悬而未决! 随着广生继续在东区加大力度,何老板最终向广生妥协,而广生则答应给其补贴和不小的优惠政策。 由于自己理亏,何老板不再要求补窟窿,但是期望冷泉尽快收回产品,撤出市场。 反正损失的是自己的一个扰乱产品,冷泉当然不干。冷泉先是答应会对酒瓶、返利、促销费等小尾巴负责,同时提出,由于距离保质期只有2个月,市场上的冷泉啤酒拉回生产基地是不可能的,因此,何老板必须尽快消化掉这些产品。 冷泉这样做也够朋友了,于是何老板集中力量消化产品,在一些重点终端,冷泉啤酒卖得相当火。这个过程中,利润空间被截留在终端,由于供应的数量少、面积窄,没有来及波动至零售价格,终端反而尝到利润丰厚的甜头,更加加深了对冷泉的好感。冷泉已经全面的退出东区,还有不少终端来电要货,甚至还有经销商过来洽谈合作事宜,但是冷泉认为这时候开发东区的时机未到,婉言谢绝,也为为冷泉以后的反攻埋下伏笔。 这次降价由于西区的产品品种不同,没有受到影响。 在东区的纠缠的半年后,广生击退了冷泉,把何氏商贸重新揽入自己的怀抱。可是它在西区明显出现了不利局势:冷泉在这个期间已经把西区的商超的铺货率提高到80%以上,开始产生可观的销量。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度提高,已经以经销商为主体组建了一个完善的网络,并且开始利用这种影响力向餐饮终端进行延伸。市场开始由量变到质变,冷泉不再是默默无闻的,而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品牌。 由于仓库都是满满的冷泉产品,也没有办法打价格战,更不可能专销。广生已经错过了打击冷泉的最佳时机,广生的市场反应小组失灵了。 点评 冷泉通过麻痹竞争对手赢得了这个战役,巧妙的在合肥市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桥头堡,这只是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个通道。 随着城市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一场战役,一夜之间把市场占领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市场开发只有通过市场的导入、培育,而最终品牌树立后才能进入爆发期。导入和培育在三四级市场有可能要几个月,但是在合肥市这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竞争对手的实力如此雄厚,这个阶段有可能要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展开。而且往往还可能因为一着不慎带来满盘皆输的后果。 可见城市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品牌树立的过程。“冷泉”们必须依靠自已优良的品质和服务,树立品牌的形象。在强敌环伺的城市市场,只有树立强势品牌才是获胜的唯一希望。 原载:《销售与市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aoxin74@yaho.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