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5,是中国酒业的“改制元年”吗? ■2005'中国酒业的“体制变革元年”? 随着2004年10月29日,张裕A发布公告称,烟台市国资委将张裕集团45%的股权转让给烟台裕华投资公司(转让价格为38799.51万元),意味着为2004年国有酒厂改制画上一个“句号”! 回顾2004年,国有酒厂改制无疑是“主旋律”之一!在这一年里,“剑南春集团”成功实施MBO管理层收购、“湖南成功集团”顺利完成“酒鬼酒”的控股、“山东孔府家”投入“香港万基集团”等等! 2005年2月,“贵州董酒”被“深圳振业”完全收购,标志着有着“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贵州董酒”彻底告别“国有身份”,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份制企业! 同时随着张裕集团的“改制”划一段落,整个酒行业在国有体制改革上,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剑南春集团”、“全兴集团”的MBO收购,“郎酒集团”被四川宝光集团收购、“孔府家集团”下嫁“深圳万基集团”等;2005年2月,贵州董酒彻底卸下“包袱”,重新以一个“民营企业”的身份走到全国酒市面前。这一切无不预示着2005年,中国酒业将迎来一个“改制元年”?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需要问的是:为什么国有酒要纷纷寻求改制? 其实,透过整个酒类市场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不难看出钙制的初衷何在。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国有酒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整个酒类市场竞争格局随着消费结构性变化,而变得复杂多端的条件,国有酒厂正面临来自业外资本和国际品牌的“威胁”。 业外资本进入酒类市场领域,大多数都以民营企业集团为主,它们或选择并购的方式进入,或以OEM的形式进入,或以MBO(管理层收购)或EMBO的方式进入,比如说以成功打造“金六福”品牌的“新华联集团”以及“金路集团”、“万基集团”、“裕华投资”(收购“张裕集团”45%的股权)等。而就国际资本来看,目前并购的目标仍然锁定在啤酒、葡萄酒行业,对白酒行业至今还没有出现更多国外资本过招国内白酒厂的“先例”。但笔者认为,这种“先例”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改写。因为无论是国际资本发起对啤酒业的“并购潮”,还是对葡萄酒的“控制热”,大都表现为关联性资本并购,即投资方为以酒业为主营业务之一的战略投资者,其收购或者控股国内酒厂大多出于市场和业务拓展的战略性投资。而真正以资本投资为主的国外资本,在国内酒类市场“竟舞”的还少。 但,不管是处于拓展市场领域和业务的需要,还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资本引导整个酒业发展的态势愈来愈明朗。因为整个酒类市场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将资源、市场集中到强势品牌或者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为整个酒类市场需要提高竞争力;因为愈来愈多的酒厂因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原因,愈来愈表现出竞争力弱;因为愈来愈多的国有酒厂,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愈来愈表现出受体制的制约,明显地表现出竞争力和创造性的不足---------于是,依靠资本手段而实施以体制变革为核心的国有酒厂变革,是国有酒厂走出竞争力弱的关键所在。 ■国有酒厂要不要改制,改制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哪里? 我记得曾经有领导说过:“国有企业非改制不可,不改制死路一条”。就当前整个酒行业来说,国有及国有控股仍然占绝大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白酒行业面对的消费结构性调整,即喝啤酒、葡萄酒、保健酒的消费者愈来愈多,而喝白酒的消费者愈来愈少,同时2005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白酒消费者的异常成熟,给白酒机会品牌,或者说叫白酒淘金者一个正面“说不”,喝酒选择品牌,尤其是选择名优产品或者老牌名优酒,已愈来愈突出;啤酒行业随着国有啤酒巨头的资本整合加剧和国际啤酒巨头“二次进入”,将在2005年迎来一个“与狼竟舞”的“高竞争时代”,渠道、品牌、竞争力、营销力,将成为未来啤酒行业竞争的“集中点”;葡萄酒行业随着新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新一轮“洗牌运动”的开始,众多中小葡萄酒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而对符合标准的大企业来说,则是“利好”。通过由标准引发的新一轮葡萄酒市场竞争,必然会推动整个葡萄酒行业的“格局变化”,行业利润将逐步向大企业集中,强者愈强,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谁是最后的“大赢家”,等待分晓;保健酒行业则会依托于保健酒GMP认证的强制执行,其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黄酒行业作为整个酒类行业最为弱化的产业之一,2005年随着“古越龙山”等中标央视广告黄金位而异度“火暴”起来),-----市场竞争背后,愈来愈需要企业要“以变应变”方式,寻求其在体制、产品、品牌、市场营销以及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愈来愈影响和制约国有酒厂顺应竞争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关键。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体制变革”。因为国有体制下的酒厂,已经愈来愈暴露出参与市场竞争时,在机制和商业模式上都存在障碍,无法形成与民营酒厂保持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竞争力,这一切似乎意料到国有酒厂已经到了体制非改不可的地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