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势品牌塑造与提升的解决方案(上)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势品牌塑造与提升的解决方案(上)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10-27, 作者: 李海龙, 访问人数: 7567


7 上页:第 2 页

  (一)消费者接收和处理讯息远原理机制解析

  从消费者感知模式来看,没有任何一种购买决策的达成不是建筑在理性和感性联想交织的“激战”之上的。虽然,现在的一些理论鼓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层出不穷的促销手段的连番轰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

  其实这种论断可能仅仅是针对个别的产品和一些非理性营销的行业而言的。正如唐•舒尔茨 (Don E·Schultz)教授在他的著作《整合营销》中所言:当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减价、打折、返券、佣金等价格促销上。于是消费者就越来越感觉到货架上的产品,没有什么不同。于是,价格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所考虑的唯一因素时,产品的特色就越来越显得无足轻重了。当产品被视为大同小异时,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所需要的任何资讯都可以只通过货架可以找到。

  所以,我们自然不能仅因为部分厂商的不理性行为,就武断的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而恰恰相反的是,面子、攀比、负疚、责任等诸多感性的消费心理其实只在日益增强,而不是减弱。因此,关注消费者接触各种品牌讯息时,心智中的需求和欲望与品牌讯息碰撞时产生的影响其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绝对非常重要。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消费者依据平素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与欲望通过放射性思维积淀下了众多相关的讯息。最后,当他们接触到品牌为他们提供的讯息时,又非常自然的运用放射型思维发散开来,与心智中积淀下的讯息进行印证,最终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总的来说,其思维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联想”。譬如看到统一冰红茶在校园里的k歌比赛,就与大学生们平素弹吉他低吟浅唱的生活情景产生联想。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产生作用的原理,我们有必要再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一些必要的阐释。

  心理学认为,联想表现为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心理学一般把联想分为不同的种类:

  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空间上的接近和时间上的接近也是相联系的,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感知时间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时间相接近的,空间距离也常接近。

  譬如当顾客看到左岸咖啡的法国侍者,听到左岸咖啡播放的法国风情音乐时,便会联想到、浪漫的巴黎和法国文人雅士放怀抒情聚首风流的塞纳河。甚至进一步的放射开去,或者当顾客由“左岸咖啡”想到浪漫的巴黎和法国文人雅士放怀抒情聚首风流的塞纳河时,想到如果我坐在咖啡馆里,或者是当自己手里也拿着一杯“左岸咖啡”时,别人是否也会认为我是一个又浪漫情怀和法国式文学修养的人呢?或者当顾客看着“农夫山泉”时,是否会真能想到烟波浩淼风景如画的千岛湖,并真的感觉到“农夫山泉有点甜”? 

  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譬如当消费者看到某产品的包装上有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等图像,便会不假思索的想到如果自己购买了这个产品后是否也会像这样。反面的例子是,当一个目标顾客是整洁和优雅的人士的产品,被顾客在终端市场上看到的形象却是杂乱和粗俗时,他们可能就会因此而想到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令他们厌恶的场景而放弃购买的欲望。

  比较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刺激源产生对比的联想,称为比较联想。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来看,通常可能表现为接触到品牌时基于过去的使用经验产生比较性的联想。譬如当消费者看到某产品提供的某种功能时,产生的比过去使用的产品好或者是不好的对比联想;或者是产生如果使用该产品后就能战胜某人的联想。譬如“如果我使用了这个产品一定比他更牛”。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运用中,这种比较性联想通常针对一部分希望通过某种购买行为改变现状,或者是比另一部分人获取更大的消费利益。

  关系联想。苏格兰心理学派的代表托马斯·布朗提出了关系联想的学说。所谓关系联想即指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联想包括判断、推理和抽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觉。在消费者行为表现中,这种联想通常表现为对与品牌属性相关的事物或者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的联想。

  譬如由一个专业素质不错的销售顾问联想到这家公司所说的“因为专业,所以安全”,但如果顾客在接触点上没有感受到所谓的“专业”,自然也不会相信这句口号。再譬如因为可口可乐说“让世界一起喝可乐”这就意味着它已经畅销全世界了。结果消费者果然发现它无处不在,连社区垃圾箱里也经常堆满了可乐的罐子。或者当英特尔对消费者说“识别好电脑的标志示看他有没有安装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后,消费者果然在几乎所有知名电脑上都看到了英特尔的标志。因此,关系联想有时也是顾客检验品牌做出的某种承诺的方式。

  综上所述,“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可能引起的联想是很多的。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评价体系是否认同并接受品牌提供的接触点诉求,通常是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定向、兴趣等。联系的强度又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联系的次数; 联系形成的时间等。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调通过研究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库对于生活和工作中关于满足需求和欲望产生的各种反应资料入手,发掘何种功能、何种特色、何种氛围以及何种媒介在何种情况下最能对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发现什么才是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最大的“关键时刻”,并以该接触点为圆心,实施有针对性的不同刺激强度和频次的传播。

  

  如上图所示,当消费者接收到各种品牌讯息刺激源时,他就会将接触点讯息放入心智中,结合功能需求、使用经验、自我实现、责任、义务、面子等利益等因素进行推理和抉择。并将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接触点讯息放入心智中的归类抽屉中。至此,也就意味着做好了接受该品牌的准备。

  说到底,品牌讯息的作用就是激发消费者恰如其分的“联想组合”。而这些“联想组合”正是消费者需求与欲望在一段时间的相关联想积累而成。当品牌在接触点上传播的讯息与这种“联想组合”对应时,结果自然是掏钱喽!

  仔细想想,当我们平时接触到各类产品讯息时,大脑中的思维路线是怎样的?看到一台笔记本电脑——摆在办公桌上的感觉?——工作效率?——出门在外随时做事?——比他们的更轻更薄?——商务精英形象?……于是,这里面那个对你更重要? 哦,你曾经觉得那些人觉得你不太具有商务精英的形象,但是你期望具有这样的形象!那么,谁能满足我呢?唔,有可能不仅仅是电脑的事儿哦?!……

  (二)从“消费者洞察”中发现“关键时刻”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实操,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深度了解的基础上的。众多强势品牌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最了解顾客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倍受顾客喜爱的强势品牌。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有力的支撑正是来自于科学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

  什么是消费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s)呢?

  奥美对此的阐释是——“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或该类别的习惯、态度,可在广告传播中运用来激发消费者,使他/她动心”。

  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体系中,我们对“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的解释是——透过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购买决策过程的研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知识数据库中发掘出对其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时刻”。   

  根据“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原理,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的关键不是仅仅从浅层次的行为去理解消费者,而应该从消费者生活和工作体验中与需求与欲望有关的“心智数据库”入手去洞悉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在消费者心智中都有一个系统的品牌知识“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由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环境、社会阅历、自身文化修养积淀、自身使用经验和公众口碑的元素形成。这些元素经过有机组合后,会在消费者心智中转化为众多“人性真理”。

  譬如,便宜无好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我干吗跟他们一样?小心驶得万年船,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中庸一点,随大流吧!走一步看一步吧,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自己好一点…… 

  这些所谓“人性真理”就构成了我们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找到消费者在乎的“关键时刻”的宝库。在确定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组合中的关键区间后,在对应的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就是“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之时。

  譬如,女性消费者对于“美丽”是如何都有些什么看法呢?

  通常,我们会直观地认为,所谓美丽不外乎就是鲜艳、新颖、典雅、华贵、合体…..但这些就是全部吗?不!其实消费者潜意识中还有一种对美的诠释。这种“美”不是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性审美中,而是蕴藏于一种与消费能力和形象改变有关的意识集群之中。所以你看“百丽鞋”这个品牌。当他们透过“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发现了这一隐藏的接触点后,就说出了“百丽,百变所以美丽”的诉求。

  我们不妨回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你觉察到了许多女性有时会不经意的透露出这样的意思吗——“每天都要不一样;老穿那么几双鞋,别人还以为你只有这几双呢。”再去看一下各家的鞋柜你又会有新的发现,80%都是她们的领地。

  90年代中期,一种美式的微波炉食品“鸡肉卷”进入日本市场时,这种大鸡肉卷不但比市面上流行的小鸡肉蛋卷鸡肉含量多,而且还添加了香菇等精美蔬菜。在诉求上,这家公司采用了与其在欧美市场同样的诉求“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的需求”,可是市场的反应却非常冷淡,这家公司满心以为这下可对路了,一定能够取得好收成。

  没想到市场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大鸡肉卷的销量非常不好。

  什么原因呢?经过“消费者洞察”后,这家公司终于发现了令他们吃惊的事实:由于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夫权社会,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千百年来,日本妇女以学好家务本领,照顾好丈夫、孩子和其他家人为美德。当他们用自己擅长的酒道、茶道和厨艺使得家人心满意足时,他们就会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甚至是一种成就感。

  因此,挤出时间亲力亲为买菜、洗菜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照顾好家人被大多数日本女性认为是天职和荣誉,如果太轻松和简单,反而会使她们产生一种负罪感。

  另一个案例来自米其林轮胎。当时,米其林向市场投放了一种安全性较好的轮胎。这个品牌最初的宣传是“在各种天气和路况下,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牢牢扣住路面,让你安全的行驶。”可是现实却事与愿违,产品的走势并不好。

  于是,米其林的品牌经营者重新实施了 “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在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之后发现,仅仅诉求轮胎的产品核心功能点和其他的一些被罗列处来的无关紧要的利益点是很难令到消费者真正的信服,并对品牌产生心动的。

  因为,除了货车和其他长途运输客车以外,大部分购买带有米其林轮胎的汽车的消费者平时除了上下班之外,就是带着家人一起出街和旅行,因此,汽车承载着家人的安全,使家人安全才是他们期望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于是,米其林营销团队对产品进行了二次传播策略定义。在其后的广告片中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婴儿坐在米其林的轮胎里面,广告词这样说到:米其林,因为你的车轮正承载着许多许多!米其林是你能买得到最安全的轮胎,它能保护你深爱的人的生命。最终,具有强烈理由和情感形冲击力的诉求令米其林当年的销售量大增。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中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绝对等于一般的市场调查。不光是需要从消费者的动机开始进行洞察,还要在确定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着重考虑的价值区间后,还要针对品牌在这个价值区间内为顾客提供的接触点上进行“反推式洞察”。

  所谓“反推式洞察”就是透过接触点为消费者引发的联想反推到消费者消费动机层面,以验证品牌目前在接触点上传达的讯息是否对路。譬如当一种凝重的色调成为某个针对中年男性品牌的终端色后,我们透过“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后可能最终发现,其实他们心智中期望的色调并不是如此凝重的,而是一种不同于年轻人的粉红、大黄色的另外一种“鲜艳”。 

  综上所述,当我们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中找到了准确地方向后,精准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就是成功实施“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最重要的一环。   

  李海龙品牌教练机构是一个专一从事品牌管理训练的机构。是国内专业从事品牌管理和品牌接触点管理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最优秀机构之一。机构以传播先进的品牌管理论和成功策略为唯一的任务。非常注重研究中国国情下的品牌营销环境,倡导并追求最佳实践效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建立优秀的品牌管理贯彻系统,实施可以推动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品牌管理培训。联系方式:13717866339, lihailong43@vip.sin.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检讨品牌传播:你有偶联消费者与品牌联系的 “关键时刻”吗? (2006-02-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消费者如何获取和处理讯息 (2005-10-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势品牌塑造与提升的解决方案(下) (2005-10-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19 05: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