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飞利浦变法 7 上页:第 2 页 中国CMO的三重使命 飞利浦的这场变革能否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要看新任地区CMO陈继钧的表现,看看一系列的组织调整后,这个新设的CMO岗位是否能像事前预计的那样发挥作用。 口号的变化,公司品牌的重塑,仅仅是表面,内部设立的CMO将如何承担起职责,起到引导公司变革的重任,将决定飞利浦变革的最终成败。 时光追溯到一年前,当初陈继钧考虑是否接受飞利浦的邀请,是郑重其事地花了一番心思。 既然这是个“试验田”,而且肩负起飞利浦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的“历史重任”,那么很明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所有的疑虑跟大家一样。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真心想变革,只有当我确信飞利浦真的开始重视市场,需要市场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了。”陈说。 背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2001年4月,CEO柯兹雷上任后提出了“一个飞利浦”的重组计划,这是他的诸多振兴飞利浦计划中最具颠覆性的一个,中国区业务也随之开始了整合。飞利浦将旗下不同的业务整合到相应机构里面,将全球的业务重组成5个产品事业部,分别是∶家电、小家电、照明、半导体和医疗系统,而五个部门又集中在三个领域∶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技术。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飞利浦提出的目标是,要在这里占据30%的市场份额—目前是9%。 陈觉得很有挑战性。 飞利浦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工厂管理文化的代表,因此它以前大多的管理高层也都是从工厂取得成功,而不是负责市场的。 按照陈的理解,一个成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是不需要CMO的。因为它的CEO就已经扮演了CMO的角色。比如宝洁公司,它的CEO基本都是CMO出身。 “所以要改变这种企业文化,改变企业领导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飞利浦中国很重要,占了9%,我们要提高到30%,所以我们希望先建立这种模式,以后再在北美,欧洲推。”他说。 飞利浦给这位中国区CMO下达了三个明确的任务。 第一个使命就是,负责品牌驱动。飞利浦的问题在于,品牌知名度很高,99%的人都听过。但是飞利浦的美誉度不足。 按照陈的金字塔模型,一名消费者考虑品牌分四个层次,首先是认知,是否“知道”有这么个品牌。这方面飞利浦不存在任何问题。其次是第二个层次,是否会去“考虑”它。第三是“喜好”,比方,当消费者选购商品的时候,通常会拿2到3个品牌来比较,其中如果有飞利浦,就说明消费者对飞利浦已经很“喜好”了,最后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对品牌的忠诚—非飞利浦不买。 现在飞利浦的绝大部分消费者仅仅在第一个层次,所以,把飞利浦这个品牌往更高层次引导,就是陈的首要任务。 陈的第二个任务是负责品牌的形象,或者称为对公司声望的维护。 在各大媒体的排行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大公司的调查排名,有对公司的创新能力评头论足的,有对员工满意度做调查的,有对产品设计做评价的,也有对各大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排名的。这些也是陈的负责范围,他要推动整个团队,将公司的好产品、好创新,选择合时的渠道对外正确地传达到市场上。 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全美各种排行榜经常能上前十大的“常客”,它们的利润完全与其公司的美誉度呈正相关,而且直接会引发员工的自豪感,带动公司的士气上升,满意度增加。 第三个任务是飞利浦最为看重的,负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CMO们必须做大量的工作,让飞利浦树立正面形象,让大众感受到,飞利浦是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它的存在对社会贡献颇多,比方为环保做出努力,将高科技带到不发达地区,同时,也需要为公司获取利润,发现新的赢利模式。 “比方我们与东软合作,做一些系列中低端的医疗设备产品。偏远地区不可能买得起1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但是如果我们能把价格降低到50万,这个市场可能就非常非常大。这样,为社会做了贡献,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营收。”陈说。 除了医院,飞利浦医疗还可以借中低端的价位和方便的操作,打开家庭消费之门,发现另一个大市场。比如,美国现在就有了非专业的心脏起搏器设备,病人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 同时,飞利浦部分产品,比如剃须刀、榨汁机,在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有的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进一步提升显然非常困难,陈必须为它们在三、四线市场找到新的机会。 公司转型中的CMO 芮安卓曾说过,“市场驱动型公司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对飞利浦这样一家传统的以研发和制造为文化主流的公司来说,这种转变需要极大的决心。” 飞利浦甚至开始了伤筋动骨的内部组织架构重建,显示出对CMO的空前重视。 陈直接向三个老板负责∶中国区总裁、全球CMO和集团传讯总裁。 全球CMO也是飞利浦新设立的一个职位。以前飞利浦的各个业务单元类似各霸一方的诸侯,医疗、照明、消费类电子……等五大业务单元,完全独自运转,现在集团还为每个业务单元单独设了一个CMO,他们直接领导就是全球CMO芮安卓。 陈也是直接负责向全球CMO芮安卓汇报。 对于中国区CEO来说,最关注的是中国区域的业务增长,如何才能提升公司的声誉;全球CMO则关心品牌喜好度的增加与否,有多少“忠诚”级别的用户;而集团传讯,则看重公司的外在美誉度,是否被媒体排在了排行榜的前列。 陈必须平衡三者之间的利益。 对于具体业务工作,陈领导下的一个十人左右的团队也分成了三块内容。 首先是负责整个公司的品牌管理,对整体进行品牌定位,以便“迈向一个飞利浦”。如名片上的颜色、字体是否统一,各处出现的logo表现形式是否一致化。 其次是对集团传讯负责,比方收集市场最近对飞利浦的反应,做好政府关系,与媒介沟通,对外传达正确的信息;同时,不单仅仅注意品牌,因为品牌只是对消费者负责,而集团的声誉更为重要,包括员工、政府官员、社会、业务伙伴、顾客……一切外在的评价。 第三块就是最重要的一块∶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对节能、绿色产品的认识,建立对社会有贡献的一些工程,开发新的有益的商业模式,让大多数人享受到飞利浦的科技创新,同时注意环境和人的和谐。比方,飞利浦有些科技对中国特别有意义,利用光能净化水源,帮助中国偏远地区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又例如,设法通过卫星,把教育内容发送到一些贫穷地带,上海的老师能为山区的孩子授课……而这背后其实正能体现出飞利浦数字电视的强大研发核心技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