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汾酒,品牌乎?品名乎!

汾酒,品牌乎?品名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7-24, 作者: 郭丰庆, 访问人数: 7276


7 上页:汾酒现状(1)

  作为一种商品品名,是一种公有领域内、为行业所认可,约定俗成的对商品称谓。它能够起一定区别作用,但是这种区别作用不能为企业所独占,也不受法律保护。从历史上讲,品牌演化为商品名,是品牌成功的一种副产品,它给品牌下一步扩张埋下了严重桎梏,不管是对于酒还是其它任何产品。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品牌作出诠释,这是解释不以企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企业本身应该通过正确的作法引导消费者的判断取向,企业应该自我保护,通过法律程序、通过有意识的规范加以阻止这种品牌弱化的倾向, 

  譬如,来自美国的JEEP,在进入中国后为绝大多数人认同为一种帆布蓬的小车,因而也就有了大、中、小吉普之分;来自法国的香槟,如同“北京”一样是个地理区域名称的称谓,而其音译后在汉语中,也被人们划为大、小、女士香槟之分;阿斯匹林本来是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解热镇痛的药品注册商标,同样被人们认同为一种药名。

  品名并非品牌,品牌有着显著性、美誉度和专有权等特点,它受法律保护。品名则是公有领域的通称,不能受到法律保护。当品牌转化为品名,几个显著特点均已丧失,这是企业使用不当,保护不利的结果。其根源是品牌管理的混乱,导致消费者做出自已的解释,显然不是企业本身的目标,而法律保护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无从为力的。比如“竹叶青”本是唐宋时为文人提到的一种酒名,北周诗人庚信就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诗句,“竹叶青”实际上是一种黄酒,是一种以汾酒为底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勾兑酒。但是它在后来市场的不断变化优胜劣汰中,在为消费者逐渐认知后,就由一个简单的品名转化成为品牌,转化为汾酒厂独有的一种权利,同时也形成了现在汾酒厂的“竹叶青”独霸天下的局面。

  从汾酒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在法律商标意识淡漠的年代,汾酒也只是为人们所认同的一种以“汾”为名的酒品名,但是随着市场变化,最后汾酒厂拥有了这一品名的独占专用权,注册了“汾”的商标,完成了从品名到品牌的转化,确立了汾酒品牌。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如今汾酒又是逐渐被加以误倒,被解释为品名,重新走回原来老路,就如同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的登山者又要坐着滑梯往下划。

  其实,“汾酒”品牌的最大成功归结于近午年沉淀的独特文化内涵,理应珍惜。品牌决策者们应按照品牌经营的法则,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加以重新定位、延伸,制定品牌整体策略。但现在,汾酒的做法,显然是在以毫无任何内涵的包装为卖点,把汾酒引回原来的老路,其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

  如此下去,汾酒很有可能遭受到比“1998年1.26假酒案”更严重的损失,而这个清香型白酒的开山鼻祖,也会失去昔日的风采。这种由于缺乏有效法律保护的品牌掣肘,遭遇到尴尬的境地将是品牌本身价值不断减弱,在市场中逐年淡出。这样的结果又企能不让所有关心汾酒品牌经营的人痛心疾首!

  本文仅代表一家之言,难免会有偏颇之处,请广大读者予以斧正。

  本文承蒙原山西省工商局商标广告处郭守祥处长,山西黄河广告公司沈建勋总经理指点,在此承表谢意。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uanaaa111@soh.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5篇)
*汾酒经销商大会全记录 (2013-1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任勇)
*汾酒: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2011-04-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江华)
*煤老板50亿注资汾酒 品牌是发展最大瓶颈 (2010-08-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穆峰)
*从三精“蓝瓶”看品名哲学 (2010-06-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熊珩欢)
*汾酒新政 (2008-05-07, 《糖烟酒周刊》,作者:高永)
*清香型白酒的外拓之路 (2007-08-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江华)
*千年汾酒如何转身? (2007-07-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汾酒集团“牧之春”包头市场导入年销量突破2000万之谜 (2007-04-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新涛)
*汾酒:汾老大如何重出江湖? (2007-01-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义祥、张会亭)
*“健康型”概念能否带领白玉汾酒实现营销突围? (2005-05-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林景新)
*猛涨77%!竹叶青意欲何为? (2005-03-17, 《糖烟酒周刊》,作者:高千仞)
*上升空间还很大肩扛“清香”不动摇--暮春时节再访汾酒掌舵人郭双威 (2004-06-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建军)
*汾老大搭上“涨价”专列--汾酒涨价的深度透视 (2003-11-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建军)
*“汾酒”被谁打败? (2003-10-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应快)
*以清香的名义--冷眼看汾酒 (2002-09-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梁捷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6 05: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