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关键时刻 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广告策略及广告语创作访谈录 7 上页:第 1 页 崔:快是一种广告创意,还是针对银得菲产品特点的诉求?当初为什么把海王银得菲的广告诉求点集中到“快”上? 叶:“快”是产品的定位,也是一个商品概念,如何将“快”转变成表现概念是创意人的主要任务,我首先想什么人更需要“快速解决感冒症状?”,“什么症状是他们最想要解决的?”“在什么场合需要快速解决感冒症状?”,在定性座谈中,我们发现,早期的症状中,打喷嚏是非常常见的,而且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在打喷嚏时候就服用感冒药效果最好、疗效最快,而且在目前感冒药的表现中,还没有以打喷嚏作为表现症状的,大多是以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为主,比如康泰克-流鼻涕、易服芬-发热、泰诺-发热、白加黑-全面解决感冒症状等,打喷嚏是一个戏剧性的症状,先从独特的症状表现开始,能够创造出戏剧性的表现方式,是一个品牌引发关注的最好手段。 关键是要突出海王产品的功能特点。海王银得菲的特点就是在感冒早期治疗时,见效快。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感冒早期治疗过程中,自己买药的人占了80%,这个时候医生还未介入治疗过程中,取决权完全在患者手里。 在创作初期,打算把“快”的概念和产品联系在一起,并增加产品的戏剧性。我们在制作了一系列的创意,生日篇、彩票篇、剃头篇。我们为海王银得菲的人群定位是18—35岁,年轻,可以接受较为夸张的广告创意。效果是影响深、独特。 崔:“海王银得菲”广告的创作过程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关键时刻的视觉表达怎么实现? 叶:在确定早期的广告表现以打喷嚏为创意点之后,就进入了表现概念的的发想了,很多时候创意的表现概念和表现手法都是同时出来的,如何寻找一个大的创意概念,独特醒目,并使得品牌表现具有延续性?这是当时我对自己的要求。 从接到银得菲的案子到做出广告表现到广告片制作完成,总共就用了25天,几乎是日夜在工作:走访市场、消费者座谈、竞争资料收集、制定市场策略、研究创意策略、审批药品广告,几乎很多流程都是在交替着进行的,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难忘又宝贵的经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可也不是说快工就不出细活了,我认为我们的团队在那一次的经历中也的确表现很出色,而且一直到现在为止,说到那次合作,我们都记忆犹新、倍感珍惜。 中间我还去了一趟外地出差,这几乎都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奢侈了,在火车上,随着火车的节奏,紧张的心情忽然就放松下来了,许多的思路也慢慢变更灵动了,在软卧的车厢里,对面坐着一位健谈的老教授,忽然,看报纸的老教授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然后又打了一个!报纸被他打破了一个大洞!!通过大洞我看见了教授尴尬的表情。当时我满脑子都在考虑如何寻找好的形式体现“关键时刻”的创意,这个喷嚏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的脑中忽然闪现这样的一句话“关键时刻,怎能感冒?”,马上就跟我们的团队讨论,大家都非常兴奋,觉得是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概念,回头再检验一下,非常符合我们前面做出的策略。 在什么时候打喷嚏是最尴尬的呢?我从喷嚏的引发的两种表现出发:声音和气流。创意的表现就更容易了,打喷嚏的声音当然是在安静的时候引发尴尬,比如说:图书馆的阅览室、宝宝睡着的时候、打猎的时候、偷听的时候等等,打喷嚏的气流引发尴尬就更有意思了:敬茶的时候、开会的时候、吹生日蜡烛的时候等等,最后我发现最简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是过生日吹蜡烛,因为大家都期待你吹蜡烛,你打了一个喷嚏,把蜡烛弄灭,感冒细菌也全部都在生日蛋糕上了,这样关键的时刻,怎么不尴尬?而且用过生日吹蜡烛的表现更简洁,最后画面一黑,更显创意的张力,创意的声音从开始就是唱生日歌,肯定可以引发受众的关注,特别是当天过生日的人。 另外,我们建议将广告制作费用拆分,放弃拍摄30秒广告,而只拍15秒的广告,因为一方面最终投放最多是15秒的广告,另一方面创意概念的简洁和戏剧化用15秒来表现更合适,并将媒介计划也全部安排用15秒,用系列广告同时投放的方式更增强创意的趣味性。 海王银得菲系列广告创意: 《生日篇》 《剃头篇》 《中奖篇》 《宝宝篇》 每个关键时刻均有快治感冒的要求,但并未出现感冒患者形象,一声“啊欠”将感冒情形交待得一清二楚,既表达了感冒药的被需求,又没有任何犯规嫌疑。每一个情节的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经过反反复复的精心安排,功夫花得不露声色才最难得。 崔:银得菲商品包装上的蓝色箭头也是广告创意的一部分吗?这个包装是处于一种什么考虑? 叶:在几乎快进入拍摄执行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原来的包装不够独特醒目,太温情了,在货架上很容易就被淹没,包装不仅要为品牌的核心功能和定位服务,还必须有自己的视觉符号,让消费者一眼就可以认出你,于是我们就建议客户使用目前的这款包装,一个醒目的箭头,是“快”的视觉化符号,在终端的摆放效果,和在对消费者的包装测试中,反馈都比原有的包装好很多。 崔:在现在非典时刻,可能这个广告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叶:(笑)可能会更好,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加大投放。根据医药法的规定在药品广告中不能出现患者,我们一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采用患者的主观镜头,二是用卡通形象来表现。“银得菲”就用了主观镜头这种方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