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家电如何走近消费者 大家电领域近期可谓是比较热闹。一是大家电商品在传统的销售渠道大百货商店遭遇持续性下滑的不利困境--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2年前8个月,在统计中的28个大类商品中,23大类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大类商品销售增长同比下降。这5类商品乃是彩电、录音机、录像机、家用洗衣机、音像器材,几乎全是传统的大家电类商品,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势头。而其他家电类商品却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二是以国美为代表的电器专卖连锁店却在全国攻成掠地,气势磅礴,披靡所向,逼得当地传统大百货商店反击和防守均不是有效办法。三是大家电业的人才纷纷从大家电制造环节叛投到国美、大中等大家电的销售通道商门下。 以上三点是否意味着家电专卖店卖大家电是必然趋势呢?大家电是否就应该全部退出传统大百货商店呢?超市行吗?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呢? 大家电走进专业店,是一大进步,但仍经营困难的原因何在? 大家电退出传统的大型百货店商场,走进专业店,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是经营的一大进步,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更使国美等电器专卖店插翅腾飞,但从眼前的表象气势来看还可以,但是细分析,外强掩盖不了中干。 其实从业态来讲,专业店只不过是大百货店的延伸而已,是规模化、专业化后的百货店,是合乎现代市场经营规律的。因其连锁的经营模式,规模优势便呈现出来;因其单类商品经营,凸显专业化特色,从而经营优势便体现出来。其技术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因其规模优势,大批量进货,从而可以向前转移风险,挤压生产厂商,从而以较低价格出售,低价位的策略又保持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毕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所以,表面繁荣,背后仍是一声无奈的叹惜。如此低的价位,专业店又能赚多少呢?真是应了那句行话,“卖货不卖钱,卖钱不赚钱。”走的只是“流水”,赚的只是热闹,费的乃是不少人力、物力。市场竞争的残酷让消费者品尝着甘味的同时,而经营者却吞食着难以下咽的苦果。专业店经营也毕竟好不到哪里去,原因究竟何在呢? 原因就在于,大百货商场和专业店统属百货店范畴,从服务方式来看,却属于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卖场和商品,然后由导购员引导消费者购买,进行的是面对面的情感式、解惑式直接服务,而且售后的服务成本也日渐增加,如送货上门、到家到位、安装、调试,无限期延长免费维修等等服务项目。这种业态其服务成本就是这么高,也必须这么高,不然,也不叫百货店业态了。这是其业态本身的局限 也许有人会说,百货店业态不合适,超市业态是否合适呢?事实证明了超市这种业态也不合适,即使有的大型的综合超市尝试经营这些标准化的大家电商品,却也成不了气候。超市这种业态主要适合经营标准化的小件社会必需品。其原因同样是由于超市业态局限性。因为,超市的服务特征就是商家提供卖场和商品,顾客自主选购,集中交款,随身带走,所以人工服务成本较低,超市的毛利率一般也就在8-11%之间;把大家电放在超市,违背了超市自主选购、集中交款的特征,因为顾客在选购大家电的过程中很难自主做到选购的,因为顾客个体能力的缺陷,必须由商家出专人来帮助购置,主要是指帮助搬运、帮助交款、帮助送货上门、安装等,这无疑等于增加了超市业态的人工服务成本;超市一般就是经营小件的标准化的社会必需品,若增加这些大件商品,无疑增加服务设施的成本,8-11%的毛利率(况且大家电在零售环节目前的毛利率还达不到此水平)对经营大家电来说就很有可能亏损。若提高毛利率,不仅违背了超市的低价位,而且从服务特征到价格定位,就和大百货店业态完全一致了,那它就不是超市业态了。以超市业态来经营百货店的业务,岂不是不务正业,扬短避长了吗?所以,超市经营大家电商品不合适,而且事实上也少有经营的,即便经营了也不成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