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品牌流亡

品牌流亡


经济观察报, 2002-08-21, 作者: 华威薛彩云, 访问人数: 2605


  达能模式:先合资,再控股,最后吞并

  法国达能集团,这个只有三十年历史的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收购了豪门啤酒63.2%的股权、武汉东西湖啤酒54.2%的股权和娃哈哈公司的部分股权。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50%的股权。同年12月,达能参股上海光明乳业,持有光明乳业5%股权,并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而2001年下半年中国饮料业最具杀伤力的新闻莫过于11月30日广东乐百氏集团公司的创业者何伯权等“四龙一凤”经营团队集体辞职。就在去年收购乐百氏的时候,达能还曾信誓旦旦地对外宣称将不派人员参与管理,乐百氏也将保留其品牌使用权。一年以后,善于利用资本的达能不再顾及任何情面,一举将乐百氏品牌收入囊中。

  何伯权为此说道:“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上的第一课。”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宗庆后的老练和成熟。在引进大量外资的同时,宗庆后始终没有放弃对品牌的控制权,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品牌必须有偿付费,并且坚持“娃哈哈”的全权经营。达能至今已投资一亿多美元,但没有一个人进入管理层。 

  宗庆后曾对外说:“从来没有整体与达能合资,只是一起搞了几个项目。”记者了解到,达能和娃哈哈的合资仅仅局限于部分层面上,在娃哈哈整个集团42家企业、35亿元注册资本中,达能的投资仅占约32%,这也将是娃哈哈对抗达能最重要的一环。而在乐百氏和达能的合资公司里,达能控股92%,拥有绝对发言权,何伯权等5名创业元老仅占3%。失去了对资本的根本控制权,没有了底牌,再美好的诺言也随时可能化为泡影。

  宝洁模式:先收购,再雪藏,最后令对手无疾而终

  今年6月份,上海牙膏厂对外正式宣布将从联合利华手中收回美加净牙膏品牌,此举一出,震惊四方。

  记者了解到,上海牙膏厂是根据1994年与联合利华公司合资时签定的有关条款将美加净品牌收回的。合资之初,美加净牙膏在中国算得上威名赫赫,产品出口量全国第一。但收回来时,其市场地位已经远逊从前。

  跟现在还在联合利华手里的中华牙膏品牌一样,当初签的都是租赁合同。合同规定,双方到2000年要对品牌作一个回顾,如果末期销量低于期初销量,那么上海牙膏厂有权收回品牌。

  上海牙膏厂的总经理侯少雄对联合利华老总说:“我们等了7年,等来的却是美加净现在这个状况。你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信任。”他对记者表示,如果条件达到合同规定,上海牙膏厂还要收回中华牙膏。

  在合资公司3000万美元的资本中,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现金入股,取得控股权;上海牙膏厂以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1200万美元入股,占40%的股份。联合利华的品牌是“洁诺”,上海牙膏厂是“中华”和“美加净”。

  在侯少雄看来,联合利华在合资公司中的发展策略完全是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圈套”。在合资的前3年,美加净牙膏的销售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从1997年开始,联合利华停止在各种媒体上投放美加净广告。同时,联合利华在洁诺的广告投入上却不遗余力。

  与上海白猫有“北熊南猫”之称的熊猫洗衣粉跟宝洁公司合资7年以后,从年产量6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4000吨年产量,情况比美加净更加不妙。

  不得已,今年年初,北京日化二厂正式从宝洁中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收回了被外商使用长达6年的“熊猫”品牌,重新开始生产、销售质优价廉的“熊猫”系列洗衣粉产品。北京日化二厂常务副厂长赵平对记者说:“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一直着眼于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以物美价廉见长的‘熊猫’的产销量则逐年递减。”

  同样在历次合资潮中被外方收购后冷冻起来的中国名牌还可以开出一长列,有的现在已经被市场彻底遗忘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收购复出,美加净、浪奇、熊猫也将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用市场营销冲破品牌局限 (2002-11-26, 经济观察报,作者:卜祥宇)
*为奢侈 平民也疯狂 (2002-09-18, 经济观察报,作者:NeilFiske、Michael Silverstein)
*品牌不是暴徒 (2002-08-21, 经济观察报,作者:刘易)
*民族品牌全球化的反思与策略 (2002-08-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姜先达)
*“致命的无知”:直面本土品牌的“五大硬伤” (2002-08-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鲍强军)
*浅论品牌联合 (2002-06-20,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作者:芮新国)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5 0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