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赚钱吗? 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靠产品的进销差价赚钱。按说,每个产品都要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理论上来说,产品卖得越多,老板也应该赚得越多。 但事实上会有两个问题: 1.增量不增利。 甚至是倒挂,也就是销售额和利润额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因为在销量增长的同时,管理难度、成本、风险都在同步增长,毕竟,所有的产品,只要是引进了,无论后期的销售量如何,前期的成本就已经付出了,诸如进货资金、仓位、物流、损耗、铺市、活动执行、退换货、应收款等等,这些综合性的成本,可能比业绩的增长速度更快。 2.好卖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好卖。 所谓好卖的产品,一般是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客户认知度高,且本身也较为成熟的产品,推销起来不费力气,甚至客户都会自行下单。但是价格太透明了,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甚至已经做穿了。而那些利润高的产品,一般是新产品或是高端产品,客户的接受度低,推销难度大,虽然账面利润高,但实际销量有限,利润再高也只是理论值。 客观地来说,现在就不能简单地用多卖多赚钱的思维来看待产品经销,而是要考虑到这几点: 1.先控制,再运营。 做生意犹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先要确保刹车好使,能控制住车辆,才能放心地踩油门。做产品经销也是,先要对运营能力、业务团队执行力、成本控制、客户资源与关系、风险等因素能做到全面了解,能做到透明化呈现,也就是能控制得住,再来放大产品的销售量。 2.产品的功能化组合。 产品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赚钱,但不是只有赚钱功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诸如引流、开拓渠道、品牌影响力、试水新行业、技术学习、丰富品类、锻炼业务团队、抵制或是迷惑竞争对手等等。有些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得放弃赚钱,也就是说,得要算总账,算产品群的整体运营,整体业绩和收益,部分产品出于功能化考虑,就得放弃利润,为全局做出一点局部的牺牲(当然了,这也得控制一个比例,不赚钱的产品,最多占到两成)。若是坚持每个产品都要赚钱,产品群的整体运营效能发挥不好,对总体收益的影响较大。 3.盈利重点放在什么产品上。 严格地来说,单纯的跑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尤其是薄利状态下的跑量,成本控制稍不注意就容易陷入亏损。这些跑量的产品更多是开新客户,维护渠道关系和基本流量,以此来带动真正盈利的产品,即新产品和高端产品。作为业务人员,其价值体现并不是把大路货卖出去了多少,而是把新产品和高端产品卖出去多少。 4.注意力避免被透明化的低价所转移。 客户总是喜欢比价格的,而且会挂在嘴边不停地说,若是业务人员和老板,总是关注这些低价产品,忙着给客户各种解释,或是各种抱怨,也就没有心思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开新客户,推新卖高)上了。再说了,对于客户的低价要求,也是无法满足的,因为市场上总有更低的价格出现。不如放弃部分产品的利润,尤其是已经价格透明化的产品,若是在透明化价格的产品上,过于坚持较高的价格,还会影响对新产品及高端产品的推广,客户顺带会认为老产品价格高,新产品估计价格也虚高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2214927436@q.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