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500ML的价值:如何构建——品牌“物以稀为贵”的对称

500ML的价值:如何构建——品牌“物以稀为贵”的对称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7-09, 作者: 熊珩欢, 访问人数: 1600


  500ML用来做什么?显然从量上看,这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特征。然而这与消费者的认知并不对称。在一个正常的家庭厨房中,500ML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只会惹那些烹饪主妇们的抱怨——这么一点油还没倒两下就完了。再贵我也不稀罕。于是乎,普众家庭中的主妇们——更钟情于选择大容量包装的那些油;而那些中产及高端家庭的贵太太们的选择也趋同,前提是足已表现她们家庭品位。

  因为500ML确实太少了一些,而且从成本上计算,包装的材料成本在整个价格中占了不少的一部分,尽管那些中高家庭认为要赢得他们的赏识,必须这么做。然而当你为他们这样做时,他们又会认为——这是开发者的伎俩,这无非是要消费者付更多的金钱。而他们也开始不愿意当这样愚蠢的冤大头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要从外观上取悦于消费者的品位和身份;另一方面又实现品类中品牌的独特及其高价值——怎么做?这并不会简单,而且还需要相当的时间的耐性。  

  在前文《中国山茶油品类战略思考》中,作者分析了中国山茶油作为东方高端油品的代表,必须打破“东方橄榄油”并不恰当的类比,进而重新构建中国山茶油的品类地位——而在品类重构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如何构建各品牌的竞争差异性,让消费者对号入座呢。

  本文重点沟通如何从小包装这一角度,构建品牌竞争差异化,以及基于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形成“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对称。  

  在此先看一看,橄榄油知名品牌——橄露是如何做的?

  橄榄油作为来自地中海的高端食用油,国人早已不陌生,面对于东方橄榄油并不了解。甚至有一些中国家庭用橄榄油来炒菜,这足已说明国人却对其并没有更深刻的认知。

  而我的规划中,有一篇文章目标是《并不是所有的食用油,都适合炒中国菜》。中国山茶油的市场教育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显见其是失败的。其中原由就在于,企业把中国山茶油当东方的橄榄油了,并没有从本质建立与橄榄油的市场区隔,而消费者对于所谓的东方橄榄油却并不认同。中国山茶油从一开始就在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中制造了混乱,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然而无论对于橄榄油的认知对错与否,橄榄油中的知名品牌——橄露它的品牌包装值得探讨,也值得所有中国山茶油品牌学习。

  当所有橄榄油都在强调欧洲的格调之时,橄露早已置身事外了——它包装了一个“月光级”概念,声称其橄榄果采自月光下。其实是否月光级,真假难辨——而消费者并不关心背后的真假,而只关心这个概念给消费者所带来的遐想及感受……无须分辩真假。

  (消费者的认知是,即便不是月光下采摘又如何,那并不会影响什么。而对于这一概念带给消费者的情绪及联想,足已让消费者为之倾心。)

  显然来自欧洲,不过是一个品类的背书而已,橄露已经无须过多强调,关键是你的品牌能给消费者在消费体验中呈现什么?因此,橄露的“月光级”是成功的。它的月光级与竞争对手构建了差异化,基于在品类中构建了专属于品牌的消费(私人)情绪,形成了品牌拉力,加强了品牌识别,同时也拉开了竞争的差距。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10 05: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