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三鹿门”,国产婴幼儿奶粉价格战下的行业危机 对于中国奶粉界来说,谁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三鹿这个品牌关注有加,它带给婴幼儿奶粉乃至整个国产奶粉界一个叫三聚氰胺的热点名词,更因此而引发了国产婴幼儿奶粉的“灭顶之灾”。截止到9月21日8时,因为三鹿婴幼儿奶粉中高含量的三聚氰胺而住院治疗的婴儿已经达到了12892名。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庞大数字。 三聚氰胺是一种呈现白色粉末状的化工原料,无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可作为添加剂成份使用。三鹿的婴幼儿奶粉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化工原料,据业内人士推测,或许是为了营造虚假的高蛋白成份假象。众所周知,食品经常宣传其蛋白含量以标示营养成份高,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产品,对于蛋白的需求比普通成人产品更高一些。三鹿虽然希望自己产品的营养成份更高一些,但并不希望成本也同步拉高。于是乎,为了实现“鱼与熊掌兼得”,三聚氰胺就粉墨登场了。使用三聚氰胺所“创造”出来的蛋白含量,其成本据业内人士计算仅为真实蛋白原料的1/5。而且,由于食品行业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通行的“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是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别的成分不多,唯独氮含量高得惊人,是真实蛋白原料的2倍,又便宜又强效的三聚氰胺,就这样进入奶粉,进入了婴幼儿脆弱的身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场三聚氰胺风波不独三鹿面临灰飞烟灭,更祸及整个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在全国舆论和民意的推动下,国家组成了包括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在内的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雷霆之下,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抽检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9月16日晚间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公布了约100个抽查婴幼儿奶粉名单,其中包括伊利、蒙牛、圣元、雅士利等知名民族品牌在内的20多个婴幼儿奶粉中同样抽检出令人闻之色变的三聚氰胺。此后,对液态奶的抽检中,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再次榜上有名,检出了含量不等的三聚氰胺。虽然除了三鹿的三聚氰胺含量颇为严重而其它品牌含量甚低。但三聚氰胺的谈虎色变已经令公众对检出的品牌甚至所有本土品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国产奶粉和液态奶“有毒”。 令人深思的是,在这场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灭顶之灾巨大风波中,外资婴幼儿奶粉品牌做到了集体独善其身。 那么,为什么外资奶粉品牌能做到独善其身,中国本土的民族品牌就做不到呢?答案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成本使然。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