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红牛遭遇“先行悖论”

红牛遭遇“先行悖论”


《新营销》2007年第11期, 2007-11-02, 作者: 陈阳, 访问人数: 3214


  12年前,当红牛金色的250ml罐装饮料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时,人们头脑里根本还没有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这样的概念。

  倏忽之间,12年后的今天,再放眼市场,百事的佳得乐,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养生堂的尖叫,雀巢的舒缓,统一的体能,康师傅的劲跑,各式各样打着功能饮料旗号的产品已经用十个手指头数不完了。

  继碳酸饮料、矿泉水、茶饮料、果汁饮料之后,功能饮料俨然成为中国饮料业的第五波浪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升,距离全世界人均7升的消费量尚有很大距离,这意味着功能性饮料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短短几年间,功能饮料的市场被迅速放大,人们逐渐接受了内含电解质或者维他命等功能因子的饮料,心智中生出该类产品能抗疲劳、补充体力、获得营养等概念来。以脉动为代表的“后来者”们纷纷赚了个盆满钵满,光是脉动,在推出的当年,销售额就高达到8亿元。

  而作为这一巨大市场的先入者、培育者、领导者的红牛心中却颇多“块垒”。从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为中国人民添力加劲”时起,红牛就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场教育,加大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投入,虽然一度占到了市场份额的70%,气势逼人,但是赚的钱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十余年来,红牛在中国市场累计砸下了十几亿元的市场费用。

  而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培育这一块新兴市场所做的投入,最后变成了后来者“利益均沾”的态势,虽然嘴上不说,红牛多多少少还是感到有些不快。

  走到今天,红牛也越来越发现,功能饮料是一个很好的差异化屏障,但同样可以看作是被牵制住的“牛鼻子”,阻碍着红牛向更为广阔的大众化饮料市场发展。过于强调功能化的色彩,让红牛失去了一些机会。

  “市场费用是必需的,作为品牌投资,持续增大投入并不断强化红牛的品牌优势是我们的长期策略。这是从12年前红牛刚来到中国时就确立的一个思路,我们是希望逐步把品牌做大,把影响力做大,逐步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说,“培育市场的同时做大了品类市场,带来了一批竞争者,这对于红牛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只有共同去教育顾客,培养顾客,才能掀起消费功能饮料的潮流,广大顾客才能形成对于功能饮料的饮用习惯。而且,我们有信心在品类市场里进一步发挥红牛品牌的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几乎是由红牛一手培育起来的功能饮料是一个新兴行业,因为“新”,所以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结构,行业的战略自由度很大,同样战略影响的程度也最高,所以功能饮料企业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

  那么,红牛的“牛鼻子”又将朝向哪方呢?  

  “苹果”熟了?

  “目前,功能性饮料市场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但仍然处于稳健发展时期。这两年,随着国内经济变热、消费上升以及运动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长,功能饮料的普及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王睿说。

  虽然就像对功能饮料的定义无法统一一样,功能饮料行业现在所处的阶段,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看起来一派繁荣、品牌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高的功能饮料实际上还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已经做了12年市场培育和推广的红牛看起来似乎依然没有疲态,依然在不断地寻求着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在积极地做大市场,这或许就是出于其对功能饮料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的基本判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消费群,然后与其进行长期而有效的沟通,是红牛不仅仅在中国,也是其风靡全球的一种营销魅力。而这样一种发掘需求以及强大的沟通能力,让红牛得以不断保持领先,建立起颇为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固的品牌忠诚度。

  近年来,红牛逐步加强了寻求目标消费群的力度。从2000年起,红牛连续多次赞助中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TBBA),在校园中培养红牛拥护者。2003年,红牛正式成为NBA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多次在中国为广大球迷开展“全明星票选活动”。2004年,F1大奖赛首次在中国开赛,红牛大力推广F1赛车运动。从2005年开始,红牛与NBA大篷车活动紧密合作,穿行于中国的许多城市,作为NBA大篷车官方合作伙伴,红牛的冠名活动“红牛能量大灌篮”是NBA大篷车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

  早期,红牛确定了“困了,累了,喝红牛”的传播口号,功能诉求为“补充体力,提神补脑”,取得了惊人的传播效果,很多人至今都对这句传播口号记忆犹新。可大量的运动营销一度招来非议,被专业人士评价为红牛突出了补充体力的品牌诉求,却弱化甚至忽视了另外一个“提神补脑”的品牌诉求,忽略了很大一块市场。不过王睿却觉得,红牛的品牌定位一直聚焦在“激发潜能,挑战极限”,突出能量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说红牛品牌的核心在于充沛的能量与活力。王睿说:“运动营销帮助红牛增强品牌价值,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喜好,运动营销是我们和消费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从红牛品牌在中国上市以来,运动营销的步伐一直在进行着。总的看来,红牛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把运动营销当成品牌传播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来做的。这些年来,红牛在全球主要参与的体育项目包括赛车、飞行、足球、篮球、冰雪和极限运动等,特别是赛车和飞行两项,参与了一系列赛事,并建立了世界性的声誉。”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Richard D'Aveni教授于1994年提出了“超竞争”概念,指出:在当今日趋激烈的超竞争环境下,长期成功的道路不是试图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而是通过不断创新追求一系列暂时的优势,使得企业比产业中的其他企业总领先一步。

  市场的先入者总是会遭遇“先行悖论”:如果企业选择观望直至时机成熟才采取行动,它可能会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且遭遇的风险也更小;但是,如果每家企业都这么做,最终结果是,既没有企业抓住创业先机,也没有企业开拓市场。市场先入者的地位,撇开目标市场存在的风险不谈,在早期可能是一种优势,而到了中后期,由于模仿者会更为灵活,先行进入有可能就变成了一种劣势。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战略:创新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对于红牛所置身其中的饮料行业而言,“超竞争”必然是最终的趋势。红牛也不得不面对后来者的“咄咄逼人”。不断创新就成了红牛追求领先的必由之路。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2007-03-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志华)
*红牛,坚持就是胜利吗? (2004-09-01, 《糖烟酒周刊》,作者:梁咏)
*看红牛如何在中国做品牌--谈红牛的本土化策略 (2004-01-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田农夫)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8 05: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