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润讯,末路颠簸

润讯,末路颠簸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14, 作者: 林俊敏, 访问人数: 7003


  这是一个培养了众多“第一人才”的机构,润讯内部传闻:当时马化腾关于类QQ软件的提议,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个小东西上面有任何前景。之后,马化腾身影便在润讯消失。马化腾的出走,对那片无法让他茁壮成长的土壤而言,是一个不祥的开始。  

  这是一个曾经“一响天下应”的品牌,但也曾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资源的平台:它是最早做短信服务的企业,最早做门户网站的企业,它当时拥有充足的资金,也拥有十分丰富的通讯资源和互联网业务资源。  

  但如今,它却只能萎缩在天南一角,只有一些曾用过寻呼机的人才隐约记得润讯这个名字。诚然,寻呼机这个行业的衰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这个品牌当初为什么没有能利用它已有的资金、品牌和商业平台成功转型?  

  在太多的追问背后,润讯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一切在最辉煌的时候,润讯就已经为自己的衰落埋下伏笔。  

  【福兮,祸所伏】

润讯,“一响天下应”的隐忧

  赢周刊记者 林俊敏  

  侯东迎和杨军的际遇  

  “润讯的内部关系十分复杂,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侯东迎(润迅通信国际有限公司主席)—杨军(润迅公司总裁)”这对关系。几乎可以说,没有侯东迎和杨军的际遇,就没有后来的润讯”。润讯人这样评价。  

  1988年,杨军25岁,任职于深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这一年,委员会决定要组建传呼台,杨军考虑了两个月以后,决定转入当时称为龙飞的传呼台。这是他进入这一行的开端。4年后,龙飞的客户增至8万,成为当时除邮电系统之外国内最大的一家,杨军功不可没。龙飞虽然成功了,但杨军却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个体制所存在的束缚和缺陷。这时,他遇到了侯东迎。  

  侯东迎曾任职广州电信局,1985-1989年在深大电话公司任董事及总经理,期间主要兼职有香港通讯业联会互联网服务及网上内容供应商部部长、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身为香港互联网与通信业联合会主席的候东迎开始和28岁的杨军,以及原光大银行的财务总监水明华一起打造润讯这个品牌。  

  润讯内部一个老员工这样叙述侯杨之间的关系:“侯总有很深的政府背景,因此很多时候不宜出面。一般来说大陆方面在商业、企业策划这一块都是杨总在具体在做。侯总更多的是做一些后台的支持工作。”  

  作为同一个品牌名称,注册于大陆的深圳润讯和注册于香港的香港润讯在“可操作性”(杨军语)的前提下,交错着复杂的关系。多年后,杨军回顾当初的合作说:“那时(深圳润讯和香港润讯)原则上讲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借他们的名。深圳润迅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还比较小,借用香港润迅的牌子,做起事来有好处。”  

  润讯最初的起步资金(一部分是自有资金,一部分是银行贷款)总共才200万元。财务总监水明华做出了一份详细的市场报告,他们拿着这份报告去找银行,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拿到了200万美元,租到了用于建立发射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备。润讯风生水起的命运从此展开。  

  特殊的背景造就特殊的速度  

  九十年代初,对传呼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事这一行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的背景。由于相对垄断,中国最早的一批寻呼企业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润讯传呼又是当时特殊中的特殊。除了行业的特殊性以外,润讯本身更拥有两大特殊背景。  

  首先是人力背景,润讯早期的核心队伍除了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以外,大部分是从中国邮电系统中分流出来的。如1994年加入、后来做到了业务管理部执行副总裁的陈晓丹,就曾任职于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1996年加入的业务关系部执行副总裁潘如柏,曾任职于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在加入润讯之前就已有超过20年电信界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加盟,再加上侯东迎、杨军两人的社会网络,使润讯在电信界无论官场市场都很吃得开。可以说,对润讯江山基础的打夯,这些老臣子们功不可没。然而,特殊的背景造就了这批人在润讯内部特殊的地位,在润讯日后的变革和发展中,这股势力的存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是跨境运营。由于有大陆和香港两个老板同时操作,再加上在电信系统人脉关系顺畅,润讯传呼既可以在境内运营,同时又能够做深港两地的联呼。当时由于中国电信部门对境外公司进行屏蔽,香港的传呼公司做不了大陆的境内业务,而大陆几家比较大的传呼公司基本上都只做境内业务。于是润讯传呼独特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以跨境营业为核心竞争力,很快占领了深圳市场,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我们原先的计划是:5年内达到8万个寻呼用户,”杨军说,“但实际上,我们达到8万户只花了半年的时间。”  

  润讯真正“免费午餐”后的隐忧  

  1998以前,润迅寻呼业的毛利率达到30%,经过几年的积累,企业内部有了相当充裕的资金。“一呼天下应”的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极有号召力的品牌。  

  较高的平台加上优厚的工资,润讯吸引到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如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马化腾,便在这段期间进入深圳润讯公司做寻呼软件开发工作。高素质的员工在一套管理系统的整合下,顺理成章地成就了润讯良好的服务体系,整个公司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并慢慢地占据了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1998年左右,润讯进入它的全盛时期。  

  “润迅公司每天都为自己的2万名员工提供真正的‘免费的午餐’。在润迅食堂,每一位员工都能切实地感到公司对自己的尊重!”这是润讯企业公关部副总裁和总裁办副总裁朱洪波的一句公关词。然而如果我们将之和润讯内部一位中层干部的话结合来看,则能够解读出更多潜在层面的信息:“润讯早期的钱来得太容易了,因此管理层的日子都过得太舒服了!它的企业氛围整一个是国企氛围,甚至直到今天这种氛围仍然没有改变。”  

  如果传呼业是一个有长远生命力的行业的话,这种内部隐忧也许能够逐渐消弭于无形,润讯也许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界的经典。然而,传呼业不是汽车,也不是房地产,它在中国兴旺了还不到十年便迅速面临衰败。  

  其实早在1996年,杨军对这个行业的前途就有了不祥的预感:“那时候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移动电话对寻呼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于是又重新定位要在通讯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的思路。”主业一旦发生改变,必然会触及到企业内外的盘根错节的利益问题,任何企业一旦走到这一步,都不得不面临这个难题。杨军能够想到这些问题,不代表他就能跨过这道历史的转捩点。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润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 (2002-07-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文祥)
*“后传呼”时代的润迅品牌推广 (2002-05-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文祥)
*润迅集团携国际公司规划润迅品牌 (2002-02-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文祥)
*润迅寻呼--趟过感情的河流 (2000-07-04, 《销售与市场》1997年第十二期,作者:乔远生)
*新润迅迈向新世纪 (2000-07-04,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一期,作者:杨军)
*“润迅”的飞跃 (2000-06-27,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一期,作者:朱凌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