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21,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2616


  知识产权已不再是冰山一角了,它已经成为中国产品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又一个10年飞快地驶过,给了中国企业更多成长壮大的机会和时间。可是,当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全面竞争的阶段时,才会发现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企业的规模虽然迅速发展壮大,而有些实质性的东西像无形的绳索一样,仍极大地束缚着许多企业前进中的每一步。

  其中,有一条挣不断的绳索是知识产权。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扰,家电如此,汽车如此,当然,被我们极大地关注着的摩托车行业更是如此。尤其是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知识产权纠纷,更多地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与重视。那么,透过纷繁复杂的表层现象,去深层次地触摸事实的本质,就显得格外必要而迫切。

  正在行进中的中国摩托车,如今处在一个格外紧要的路口:前进是知识的路障,而后面却是步步紧逼的市场追击。那么,能否顺利地驶过这个路口,便成为萦绕在心中的一种猜测,甚至是一种关乎生死的沉重。

  内忧与外患

  2003年,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很烦的一年,烦的是渐次冒出的中日知识产权纠纷。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日本本田与重庆力帆的8年恩怨。2003年11月17日9时,这两家中外摩托车企业巨头终于对峙于庄严的法庭,本田认为力帆侵犯了它的商标权。层出不穷的此类事件令中国摩托车企业头痛不已,但是,这种势头似乎愈演愈烈,而且针对性极强。

  其实,早在1994年,本田车获得了速可达脚踏车的专利。上海飞羚摩托车等公司以不符合中国专利法为由,向专利复审委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0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取消了本田的“小型摩托车”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本田公司对此不服,紧接着又将中国知识产权局告上法庭。2002年7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院人民法开庭审理了这起官司。最终结果是以本田胜诉而告终。

  知识产权真正由一个隐患变成现实问题,应该是在2002年1月17日。当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欢欣鼓舞的氛围中时,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却将天津港田集团公司、天津港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天津港田车业有限公司、天津港田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天津港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五家公司一并推上了被告席,理由是上述5家中方公司侵犯雅马哈的商标权。当时,雅马哈索赔3000万元,虽然最终以90万元的赔偿金告终,却创造了国内此类案件赔偿金额的最高纪录。此次事件,拉开了中日摩托车企业知识产权之争的序幕。

  入世之即却被知识产权纠纷迎头痛击,这是意外还是偶然?

  这显然是有备而来的。2002年2月24日~27日,日本自动车工业会摩托车特别委员会委员长、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社长谷川武彦带领日本自动车工业会访华团访问了北京,长谷川武彦一行拜访了中国政府与有关打假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等。这一被媒体戏称为“日本企业来华打假”的组织行为所取得的成果是,当年2月2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日本自动车工业会共同签署了《中日摩托车产业界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备忘录。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为止。以重庆为主的一些摩托车企业,先后都收到本田、雅马哈等日本摩托车企业的“郑重来函”,认为中方摩托车企业有仿冒、仿制行为。而此前,这样的事情还屡屡发生在国外,并以日方胜出收场。

  先筑起知识产权壁垒,然后将国内企业挡在场外,这已成为日方的一种策略。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把知识产权壁垒称为“软绳套猛虎”。他认为,力帆集团拥有200多项专利,在同行业名列前茅,但与国际上大公司相比少得可怜,而日本本田至少有1万项专利。力帆曾投入上千万元研发的一款新车,投放到越南市场后大受欢迎,马上就收到了6000辆的订单,但由于个别配件与雅马哈在越南申请的专利相仿,力帆最后只能忍痛割爱。

  据了解,“知识产权壁垒”已经对我国不少企业形成了包围态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0年度统计报告》显示,国外企业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逾17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2%。与国外大公司的战略性专利“圈地”相比,国内一些企业的弱势已经十分明显。除非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跨过这一技术门槛,从更高、更新的层面去寻找和开拓技术上的“新大陆”,否则,很多国内企业就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自己的技术创新。

  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大战中,不只是外患,还有内忧,还有国内企业的自相仿冒,自相侵犯。轻骑集团董事长张家岭表示,他们与铃木公司合资生产的‘铃木王’125型摩托车,在全国同一个车型销量是最大的,但是,该型号摩托车的产销量还不到全国仿制品的10%,可他们引进这个产品就花了1.5亿,结果销量却只占5%。 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一位工程师说,大长江历时两年、投资400多万元开发的一款摩托车,1998年投放市场后,遭到几十家目录内企业的仿制,目录外企业的仿制更是举不胜举。此外,还有不少比较具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如轻骑、长岭、大长江、隆鑫、钱江等企业,都反映其产品被仿冒过。

  由于国内摩托车生产与市场的不规范,许多作坊式的小企业便瞅着空子,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据张家岭介绍,在国家目录内的摩托车企业共有155家,但目录外各地从事非法拼(组)装摩托车的厂点还很多,其中已形成批量生产的有100多家,年产量约200万辆。此外,还有几百家前店后厂、作坊式的拼装厂点,合计约300万~500万辆。如此多的小企业要在夹缝中生存,不仿冒仿制怎么办?所以,仿冒型产品便层出不穷,屡禁不绝。而这意味着,大企业投入研发的巨额费用有可能打了水漂,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对于国内主要摩托车企业来说,既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抵御外来打击。同时,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剽窃”型企业,以此安内。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无限超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 (2012-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强)
*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案例分析 (2007-04-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苏丹冰)
*本土摩企的发展之道:从潜水“小池”开始 (2006-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爱成、范亚琴)
*中日摩企的中国式决斗 (2005-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重庆摩企海外“淘金”术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邦建、秦邦佑)
*当民营摩企遭遇社会责任 (2004-05-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的价格2004:涨乎?降乎? (2004-05-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再造起点: 寻找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诺亚方舟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两极分化:摩托车市场让谁作主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600亿市场大蛋糕,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喜与悲 (2004-05-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直面本土摩托车品牌缺陷 (2004-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7 0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