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质疑波导高端策略(续)

质疑波导高端策略(续)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14, 作者: 胡纲, 访问人数: 3759


  (下面是热心业内人士韦先生对笔者“质疑”波导一文的读后感原文)

  看了先生的作品,我有几点看法:

  1、首先,先生关于“高端”的概念未做定义,这是本文致命的伤。因为,关于“高端”这个概念是很难定义的,同时也是随着手机产业的发展迅速变化的。昨天的高端产品到今天已经处于低端了。功能飞速发展,价格快速变化。高端只是一个相对的短暂的概念。在手机厂家而言,他需要的是对自己产品组合的策略性考虑,而不仅仅是高与低的问题。 

  2、BIRD没有关于高端手机的确切定义,有的是针对 不同目标群体的产品概念。研究高端与低端对于厂家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重要的是厂家的产品带的长度和宽度,相互的差异化和竞争区阁,以及对竟品的竞争优势。

  3、先生对BIRD的了解多来自于报刊文章而已。BIRD在手机行业就象格兰仕一样,是”价格屠夫“,其战略是以量取胜,做足现金流。其市场操作手法生猛异常。BIRD的销售网络早就完成了多元化,你所说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初期战略已经是老黄历了。

   4、先生对国产手机行业的理解有些落后了。现在的国产手机行业,BIRD、TCL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了,模具很多都在国内开了。对于圈里人来说,手机根本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拿成熟的主板,自己开发外观,委托生产而已,几乎和PC电脑一样的运作。大谈特谈所谓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舆论的需要,全球就几个厂家掌握着芯片技术。还是柳传志的制胜法宝适合中国:贸工技;市场换技术。先要活下来,再谈发展! 

  5、关于DOEASY,先生的理解还是有偏差。先生对手机行业的分类缺乏深入研究,不是两个”高端“就能搞定的!DOEASY目前主要推出的是PDA手机,也就是SMARTPHONE。这是一个推行了很久的概念。以前的SMARTPHONE都将重心放在PDA上,很忽略通信功能,因此外观大而笨,很难得到人们的欣赏。DOEASY的PDA手机产品,重心在手机的商务应用上。这是两个不同理念的出发点。启用一个新的子品牌来定义一个具有潜力的产品大类,以便于与BIRD既有的产品概念产生混淆,这是品牌规划的常用手法。

  6、关于洋品牌与国产品牌,先生的看法更落后了。可能先生还用洋牌子的手机,但你到卖场看看,国产手机简直是满地都是,高密度的铺货和陈列,说明了一点: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洋品牌了!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大量的手机普及群体来说,牌子并重要,重要的是样子和质量,对于换机群体来说,重要的是潮流。你说老掉牙的ARCATEL不把手机业务卖给TCL,又怎办?跟不上潮流的SIEMENS不把手机业务与BIRD的营销网络合作,又怎能减轻压力?

  (以下是笔者对韦先生一函的回复)

  韦先生:

  来函收悉,首先我想肯定的是,先生是一个较有深度的业内人士,很高兴先生对此文的关注并赐评。对于先生函中洋洋洒洒提出的几点看法,客观来讲也有可纳之言,但值得商榷之处在我看来还是颇多,故回此信,一来表示对先生的尊重,二来也陈述一下我的观点。

  (1)首先,此文是对2003年8月波导推出新品牌――DOEASY的个人看法,故用“质疑”一词,也算局外人士对波导的关注。作为局外人,当然“大量”情况只能从报刊文章的报道来了解波导,相信中国的“财经媒体”对波导发展情况的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应该是客观的,这点,先生当深有同感。那么,时至当时,波导仍容许“农村包围城市”的内容发诸报端,当视为波导其时的发展现状。波导“以量取胜”没错,“生猛异常”、“销售网络早就完成多元化”也希望真如先生所言,这些我都在“规模可能不经济”一节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处不再赘述。而此文中所表,皆是以我“品牌工作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来阐述的。

  (2)先生开篇即对“高端”提出疑义,我想同样作为业内人士的先生当不会不知――“高端”含义有两层:其一,产品技术“高端”,其二,目标人群“高端”(这也包含了市场区域“高端”),其并不很难定义,而对于业内人士更毋庸定义。当然,“高端”从消费者处得到的反馈就更通俗了――“价格”、“外形”、“功能”、“品牌”等。先生在函中指出“高端只是一个相对的短暂的概念。在手机厂家而言,他需要的是对自己产品组合的策略性考虑,而不仅仅是高与低的问题。”我表示很大异议,向“高端”发展当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为何不存在“高与低”的问题?当年,波导不也是以“手机中的战斗机”打入市场的吗?不也是以“飞机的通信技术”打动消费者的吗?诚然,一个品牌的产品线的长度和宽度是其发展的战略性思路,谁都知道新品的利润空间很大,而且对维持品牌生命力功不可没,相信波导和先生都是明白的。包括波导推出新品牌和新的目标市场正是这一认识的反映。如果波导只考虑“量”,而不论“高低”,将来恐怕只会发展到目前中国的“世界工厂”的现状,但日本、欧美等国却只是掌握核心技术,到时只坐等收取“技术保护费”了。与其到那时仍谈“超英赶美”,何不现在就打造“制胜之矛”呢?

  (3)回到“核心技术”层面,我并不否认本土手机业已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但请注意是“一定的开发能力”,请问此言先生敢用于“MOTO”、“NOKIA”、“SAMSUNG”身上否?先生在函中既肯定国内手机业的“进步”,又自叹“技”在他人之手,不知先生想要强调“褒”还是“贬”。我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生存也好,贸工技也罢,这都是建立在产品的品质基础上的,若一味只是“拿来主义”,何谈做大做强,柳传志心里不想掌握核心技术,让微软跟着我们的屁股跑?这也是我对本土手机业的忧虑之一,因为希望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心情太迫切了,相信先生亦如是。

  (4)先生提出我对DOEASY有理解“偏差”,在此表示不解。我在文中赞成波导的分品牌开发策略,但是也表示了推广的担心,应是对市场的正常反应,不知先生何故痛下“缺乏深入研究”之责。实际上,如先生所说,波导开发PDA手机的通信功能,我认为这正是波导对市场极强敏感度的表现,也便于其与波导品牌形象区别,是明智之举。先生再次向我提出“关于洋品牌与国产品牌,先生的看法更落后了。”的论断,论据是先生对我臆测的“可能先生还用洋牌子的手机,”然后先生又对我建议“但你到卖场看看,国产手机简直是满地都是,高密度的铺货和陈列,说明了一点: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洋品牌了!”首先,希望先生先对我有一个“深入研究”再下评论不迟。其次,先生在函中强调如今“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大量的手机普及群体来说,牌子并重要,重要的是样子和质量,对于换机群体来说,重要的是潮流。”我想问“质量”和“潮流”是通过“量”来体现还是“产品”本身来体现?如果先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后,那么,先生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当是迎刃而解的了。再次,先生在函中表示“你说老掉牙的ARCATEL不把手机业务卖给TCL,又怎办?跟不上潮流的SIEMENS不把手机业务与BIRD的营销网络合作,又怎能减轻压力?”那么再请问,ARCATEL为什么会“老掉牙”?SIEMENS为何又会“跟不上潮流”的?这也是我对以波导为例的本土手机业行文之义的核心点所在了,我想“发展”是当今世界一大主流,本土手机业应也如此。我可不愿见到现已打出品牌的波导再复蹈ARCATEL和SIEMENS之旧辙。

  诚望与先生再度进行深入探讨,并祝先生愉快。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ugang-brand@soh.com 、 hugang-brand@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西”“波”联姻 同床异梦 (2004-10-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臧中堂)
*低价策略无法复制 波导撤出南汽 (2004-09-10, 经济观察报,作者:杨仕省)
*质疑波导的高端策略 (2004-05-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2 0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