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索尼、佳能数码相机龙虎斗 (注:本文成于2002年初。) 就在一家家IT公司纷纷从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嘉里中心(注: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之一)搬出时,“影像业巨头”佳能(中国)公司有关人士却透露,佳能(中国)正计划把在嘉里中心的办公室从原来的一层扩大到两层。 几乎与此同时,佳能公司又宣布,从2002年起公司的新目标将是传统影像和数码影像的双料冠军,显然是将矛头直接指向数码相机的全球老大索尼。而仅在一年以前,佳能在数码相机(这是数码影像最重要的一块)市场还只是一个新进者,柯达、奥林巴斯、富士、索尼等随便一家的份额都远远走在它前面。 在大多数人看来,佳能此番计划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威力,但知情人士则认为,绝不只是炒作这样简单,作为传统相机市场的老大,佳能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而其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数码相机市场的格局,佳能索尼之争注定是一场真正的龙虎之争。 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和IT产品的寒冬中,数码相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之一。所有迹象都表明,在其他产品都呈现停滞或萎缩状态时,数码相机市场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在市场上掀起一波波的购买热潮。 例如,据美国信息趋势调查公司( Info Trends Research Group)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数码相机销售量可望达到1770万台,占全球相机总销售量的21%,而在2001年,这一数据是1400万台,在2000年是1000万台,预计至2006年,全球数码相机的销售量将达到全球相机市场的63%,销售额可逼近99亿美元。如今,拥有相机的美国家庭和日本家庭中,数码相机的比例已经占到60%以上。 在中国,形势同样喜人。尽管在2001年中国只销售了微不足道的30万台数码相机,但其增长却是惊人的,预计今年可以达到50万台。另外,从政府方面对数码相机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这一市场的重要性,去年10月国家计委就在公告中指出: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计划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国数码相机整机年产量达到500万台,国内占有率提高到50%。去年底,国家就决定投资1-2亿元,扶持方正科技攻坚数码相机的研发生产。 巨大的利益驱动和富有魅力的前景,无疑使数码相机就像沙漠中的绿洲,招致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淘水者”的蜂抢,有来自传统照相机领域的佳能、奥林巴斯、尼康等霸主,也有作为传统冲洗服务巨头的柯达与富士,还有的来自消费和IT制造领域,这方面最出色的当然要数索尼。这些参与者都发誓要在这片“绿洲”上抢得一方“宝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佳能对索尼的挑战也才如此引人注目。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