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品牌流亡

品牌流亡


经济观察报, 2002-08-21, 作者: 华威薛彩云, 访问人数: 2605


7 上页:第 1 页

  麦当劳模式:特许经营

  在连锁快餐行业里,麦当劳和肯德基采用了特许经营的方式来扩大它们在国内的影响力,并间接排斥国内的快餐品牌。

  11月份,肯德基刚刚宣布其在华门店已突破500家,麦当劳总部就宣称要确保在中国每年新开100家店铺。伴随着整整一年的广告和市场大战,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年终盘点中再次发现,自己又成为了品牌决战的两大赢家。

  一直谨慎地对待中国加盟店的“麦当劳”在今年也正式对外表示,将从2002年下半年在中国内地开展特许经营,而肯德基也早已开始了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与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南方城市火拼的“德克士”近日也表示将扩大其特许经营,一时间“特许加盟”成为快餐业竞争的法宝。

  虽然两家洋快餐在中国市场明争暗斗,但最终结果却是双赢。据国家统计局新近的统计数字显示,洋快餐在中国快餐市场已占有重要位置。麦当劳的平均营业额是中式快餐店的160倍,肯德基则一年从中国拿走20亿元人民币。去年一年,麦当劳在北京卖了6.3亿元、肯德基卖了5.6亿元,二者占去全北京餐饮业营业收入的13.85%,牢牢地占据了前两名的位置。两大洋快餐在竞争中求得共赢,令中式快餐望尘莫及。

  有了特许经营的加入,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品牌推广速度将大大加快,中式快餐仅有的几个知名品牌几乎快被人忘光了。这种独特的品牌竞争真是让永和豆浆们恨透了。

  苏宁模式:商业品牌进入实业领域

  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对垒指的主要是同行业内的品牌之争,但南京苏宁在今年大举进入制造业的举动则让商业品牌直接对垒实业品牌成为可能。

  今年4月份,苏宁在南京宣布其与美国飞歌国际、香港力胜国际联合投资的飞歌空调南京实业公司正式投产。据悉,整个项目投资为1亿元,而苏宁电器集团的持股比例约为50%。此举被称为商业资本首次大规模进入制造业。

  苏宁进入制造业将使其了解上游的成本组合,从而加大与其他厂商间谈判的筹码,甚至最终利用飞歌来打压其他厂家。虽然目前其空调产量并不是很大,也还看不到和其他厂商品牌的直接对抗,但从美国成熟的体制来看,大的商业品牌将在中国崛起,并在以后的对抗中成为抑制实业品牌的一个重要力量。

  万宝模式:牺牲自我

  还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批国内企业自愿放弃自我品牌,松下万宝的更名就是典型的例子。

  12月20日,原松下万宝广州空调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松下对外宣布,更名后的公司将成为松下空调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略基地。“万宝”在新公司名称上的消失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万宝集团综合计划部经理王永安告诉记者:“更名的主要目的出于整个公司生产经营的考虑,是为了便于出口,企业名称用松下的名称比用松下万宝更加好一些,易名纯粹是为了出口。除了易名以外,其他股比等什么都没有变,万宝仍是合资公司的股东。”来自松下方面的解释是,“由于松下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以松下品牌销售,因此更换企业名称也是正常的,公司更名是为了品牌形象的统一,有利于走向全球市场。”

  万宝近年来在自身品牌建设和推广上都不尽如人意,又缺乏国际知名度,有碍于合资公司向国际市场的发展,其甘愿牺牲自我就在情理之中了。已经有很多中小品牌愿意在和外资的合作中放弃使用自己的品牌。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1年12月31日第38期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用市场营销冲破品牌局限 (2002-11-26, 经济观察报,作者:卜祥宇)
*为奢侈 平民也疯狂 (2002-09-18, 经济观察报,作者:NeilFiske、Michael Silverstein)
*品牌不是暴徒 (2002-08-21, 经济观察报,作者:刘易)
*民族品牌全球化的反思与策略 (2002-08-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姜先达)
*“致命的无知”:直面本土品牌的“五大硬伤” (2002-08-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鲍强军)
*浅论品牌联合 (2002-06-20,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作者:芮新国)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6 0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