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格局下的中国啤酒业 随着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在国内开展你争我夺的兼并战之后,年生产能力均超过200万吨,珠江、金星等第二集团军也不甘示弱,通过改建、扩建等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生产规模,增强自身竞争力,“南国大战”、“中原之争”也显示了他们较强的实力和决心,地方性啤酒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显示了强烈的生存欲望。加强内部管理设法降低成本,强化市场营销在市场终端上下功夫。残酷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中国啤酒业的发展,新的市场格局依稀可见。 一、 机遇与挑战 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使中国的啤酒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中国啤酒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消费国,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啤酒消费量还相当低,存在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面对泱泱大国13亿人口需求的国内市场,面对加入WTO后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啤酒业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蕴含着光明的前景。由于啤酒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发展,纯生啤酒近年来倍受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成套线纯生啤酒生产线已达到20多条,新产品也陆续上市;另外,各种果味啤酒、蔬菜啤酒、菊花啤酒、低醇啤酒等不断问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让更多的人成为啤酒的忠实消费者,为啤酒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是,中国啤酒业在发展机遇面前还存在相当大的挑战: 1、 啤酒作为中国市场上市场化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大众消费品,近年来一直处于恶性竞争发展态势,尤其是企业间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和地方性保护对啤酒业的非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啤酒业绝大多数企业伤痕累累,纵然一部分企业被重组兼并,但仍有6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诸侯割剧状态,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无利润经营,整个啤酒业普遍存在旺丁不旺财的现象,而同样的产量,在美、德、日、荷兰等国家,其利润则是我们的几倍。 2、 中国啤酒业虽然打造了青岛、燕京、华润等大型啤酒集团,但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依然只是浅海中飘荡的小舢板,以美国AB啤酒公司1400多万吨的年产量来说,就相当于近10个青啤的年产量。所以,中国啤酒业不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根本不能在如海的市场中航行。 3、 啤酒企业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不满负荷生产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扩大内需、缩小啤酒淡旺季差异、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是摆在啤酒企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 人才与竞争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摆在大型啤酒集团面前的问题是因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快速的膨胀,致使企业管理人员的溃乏,人才培育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导致二、三流人员去做一流人员应做的事情,管理成本不说,企业发展受阻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中小型啤酒企业由于固守着原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人才晋升模式,有些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用,有的便溜之大吉,形成后备力量溃乏,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无论是大型啤酒集团还是中小型啤酒企业,全方位招聘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都是面临的头等大事。从近期的人才信息看,有不少啤酒企业如梦初醒,大批量招揽人才,高薪重聘人才,为的是迎接新格局下的又一轮竞争。可以想象,新格局下的啤酒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残酷,但这种竞争将会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仅靠价格战、地方保护是难以维持企业的生命的,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没有人才就无法谈及参与竞争,同时未来的竞争也将是争夺终端消费群体的竞争。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