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黑白旋风 7 上页:曲折之中的突破 2000年11月,就在东盛收购启东盖天力的第二天,郭家学在北京召开了“白加黑”重新上市会议,与会人员为东盛销售网络体系相关负责人。郭家学明白,“白加黑”之所以走到了现在这种地步,重点与其销售政策和品牌维护不足有关。之后,郭家学主要做了两件事: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拓展“白加黑”品牌内涵;强化终端消化能力,开展OTC地面推广活动。并为此成立了以东盛医药总经理张斌为首的运作班子。 其实,早在收购控股谈判时,张斌就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整合营销网络资源,他心里非常明白,这是“白加黑”重新崛起的基石。张斌先从人员调配入手,依据启东盖天力营销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裁撤相关部门,重新安排和划分工作职责,与东盛销售网络接轨;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对启东和东盛的销售终端进行调整,合二为一。这一过程花费了张斌两个月时间,到东盛正式控股启东时已经完成。 2000年10月25日,“白加黑”上市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共有100多家大商业代表参加。这次会议是“白加黑”崛起的开端,签定了2个亿的2001年供货合同。依托已经整合的营销网络,从2000年11月起,东盛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铺货为主的“黑白旋风”行动,短短两个月,省级市和地级市的铺货率分别达到了90%和70%。在这场行动中,东盛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做法,非常重视一、二级分销商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信誉,此举对分销商和零售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在铺货行动中,感冒药市场爆发了PPA事件,拥有很多消费者的康泰克因此退出市场,从而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一事件为“白加黑”的崛起创造了绝佳机遇,东盛医药副总经理关平毫不忌讳地认为:是PPA事件成就了“白加黑”。 为了重新唤起消费者对“白加黑”的热情,还在控股谈判中的郭家学当机立断,投入大笔资金与上海奥美广告公司合作,对“白加黑”从包装、平面到广告片进行一系列改变。经过重新策划,“白加黑”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关平认为,“白加黑”内涵主要提升在两个方面:一是融合了东盛集团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一点不仅针对消费者,也针对东盛的合作伙伴,象铺货行动中采取的对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政策;二是融汇了更多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除了体现“白加黑”特有的功效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外,重新打造后的“白加黑”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入手,提倡一种互助互爱,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倡导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2001年,东盛为了不走原启东盖天力对品牌维护不够的老路,强化终端消化能力,在关平的操作下,开展了一系列OTC地面推广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成立东盛店经理沙龙和店员俱乐部。 关平可以说是医药OTC领域的行家。为配合“黑白旋风”铺货行动,从2001年1月至4月,东盛开展了“缤纷夏日”店员培训活动(主要讲白加黑的相关知识)。这次活动让关平觉察到店员和店经理很乐意参加类似的活动,并且能提出很多经营上存在的缺点和漏洞。于是,关平组织人员开始筹划成立相关的组织,以便加强与店员和店经理的沟通。2001年3月,东盛店经理沙龙和店员俱乐部成立,经过5个月的发展,有近万家药店加盟,两万多名店员成为俱乐部会员。关平通过这两个组织,成功地掌控了医药零售终端的现实状况,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使“白加黑”的终端消化能力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关平还从产品的实际入手,开展了诸如陈列竞赛、销售竞赛等活动,以此来加深产品在店员心中的印象。 正是在东盛正确的发展策略下,“白加黑”才得以崛起,重新树立了其在感冒药市场的领军位置。相信“白加黑”会成为医药领域的百年品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niexiaom@26.net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